
出版社: 中共党史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70
折扣购买: 毛泽东四大秘书
ISBN: 9787509830123
郑明武,安徽利辛人,青年作家。主要关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政治、军事史,在此领域著作颇丰。作品以幽默、流畅的语言风格,独特、深邃的见解引发关注。已出版《捍卫蒋介石的敢死卫队》《葬送在蒋介石手下的特种部队》《共和国铁拳内卫》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早年红色之路 名流之后与红色少年 清朝末年,在江苏盐城所属的张本村,一个年轻 守寡的农家妇女胡季氏,带着儿子胡启东艰难度日。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胡家是没有能力供胡启东读书的 ,世代务农的宿命似乎又开始向胡启东招手了。 幸运的是,当时张本村里有一户胡姓富裕人家, 请了个私塾先生教儿子读书,想找个孩子伴读。恰好 胡启东与其子年龄相仿,而且胡启东看着聪明伶俐, 于是被选中做伴读。从此,一个世代务农的农家子, 开始有机会与诗书打上了交道。 胡启东读书非常争气,一举考中秀才,但是随着 时局的变化,科举制度结束了。靠科举出仕已经没有 希望,胡启东就回乡做了私塾教师。 颇具才华的胡启东在当地属于社会名流,黎元洪 继任总统时,胡启东曾经当选国会议员,单就此事足 见胡启东在当地威望之高。他不仅有较高的社会威望 ,作为前清秀才,还有扎实的国学功底,颇擅诗词, 有著作《鞍湖诗集》。 这个胡启东就是胡乔木的父亲。胡乔木对诗词、 文学的爱好,最早就是受其父胡启东的熏陶。 1912年6月1日,胡乔木降生,本名胡鼎新,取义 于成语“革故鼎新”。“胡乔木”是其后来所取笔名 。 在胡启东的悉心培养下,胡乔木从小就读书用功 ,学习成绩很好,从鞍湖小学毕业时,成绩位居全校 榜首,受到校长表扬。 从鞍湖小学毕业后,胡乔木进入了江苏八中。这 是一所很不错的中学,左翼势力很大,中共早期领导 人恽代英也曾来到这里做过演讲。恽代英的演讲令胡 乔木激动不已,恽代英主编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 物《中国青每》也让胡乔木非常喜欢。 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江苏八中建立了地下组织 ,并把中共中央刊物《向导》带进了校园。胡乔木在 《向导》上读到了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在这 些文章的影响下,一个懵懂少年的思想开始逐渐发生 变化,其思想倾向越来越明朗,用社会主义拯救中国 ,成为了他的政治追求。 很快,胡乔木的这个思想转变,就给他带来了一 场不小的麻烦。 民国时期国内政局的风云变幻,不仅席卷了整个 社会,也影响了本该宁静的校园。1926年冬天,江苏 八中举行了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宣传活动,14岁的胡 乔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演讲时,胡乔木点名批评 了大军阀孙传芳。 胡乔木为这次演讲付出了代价,他随后就被捕了 。但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胡乔木只有14岁,所以他 也很快因为年幼而被释放了。 靠做老师助手完成学业 胡乔木批评孙传芳却侥幸因为年龄小而被释放了 ,但不久他所在的江苏八中又遇到了麻烦。1927年,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去年刚被学生声讨过的孙 传芳占领了扬州。为了扩充兵力,孙传芳决定抓学生 当兵。 面对强势的军阀,校长叶维善表现出了一个知识 分子的骨气与智慧,他立即决定全校停课,学生回家 躲避,等局势好转了再回来。就这样,胡乔木离开了 学校,到附近的镇江住了些日子。 紧张的局势终于过去了,胡乔木再次返回学校, 这时江苏八中已经更名为扬州中学。很快,胡乔木开 始进入高中就读,并选择了理科。 短暂宁静的校园生活,让胡乔木在诗词方面的特 长显现了出来。这得益于父亲的熏陶,也源于胡乔木 的天赋与勤奋。从这个时候起,胡乔木就开始为校刊 写诗,并被编辑刊登。 高中阶段,胡乔木看了很多书,尤其是小说。据 胡乔木的同学乐怡然回忆:“他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比 较强,很有点人们形容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的势头。所以乔木和别人耗费同样的时间,吸取的知 识量比别人大,而且比别人记得牢。”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