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薛福成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5031984
丁凤麟,1938年7月生,祖籍江苏阜宁,1961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师从陈旭麓教授*读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现为解放*报社**编辑,新闻研究室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之余,继续潜心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多年来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还编撰专著十多本。*近十多年来,注重薛福成专题研究,已陆续出版《薛福成选集》、《薛福成》和专题论文多篇。
1869年夏初,薛福成北上保定,途经山东济南,还极其偶然地参与策划 了一件震惊朝野的行动。由于薛氏兄弟随曾国藩当年驻扎济宁时,山东巡抚 阎敬铭赶来向曾国藩“求士”,鉴于阎敬铭早年和薛湘是同年进士,私交不 浅,于是曾国藩顺水推舟,**薛福保入参阎敬铭幕府。阎敬铭不久因病开 缺后,又将薛福保**给继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薛福保就此成为丁宝桢“ 为掌笺奏以佐之”的重要文案。这次途经济南,薛福成顺道探望四弟,乘便 拜谒四弟座主丁宝桢。岂料这次拜见却引发了一段公案。 清帝咸丰于1861年病死热河行宫后,年仅六岁的同治帝继承了皇位,并 由东宫皇太后慈安和同治帝生母——西宫皇太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处 理朝政。慈安太后为人谦和忠厚,对慈禧太后也**尊重,遇事礼让。可慈 禧太后为人“机警”,颇有政治野心。为了实现自己的擅权野心,首先在贴 身太监中物色心腹,为其奔走。这时,正巧有个小太监安得海被安排在慈禧 身旁,侍候起居。此人生得乖巧伶俐,对慈禧百般巴结,很快博得慈禧欢心 ,被呢称为“小安子”,引为心腹。不久,安得海被慈禧赏赐为“六品蓝翎 ”的宦官。由于慈禧对他的*爱和放纵,安得海也就狐假虎威,*益作威作 福,进而肆无忌惮地纳贿专权,干预政事。凡是想从慈禧手中讨得一点好处 的,都得走安得海的门路,没有他从中穿针引线,即使官职再大,也无济于 事。有一次,恭亲王奕诉来找慈禧太后议论政事,由于事先未同安得海打好 招呼,结果这位权倾朝野的六王爷在慈禧面前竞碰了个软钉子。于是,朝野 上下对安得海*是刮目相看。有些寡廉鲜耻的士大夫,甚至拜倒在安得海的 门下,奉献财货,打躬作揖。安得海的为非作歹,引起*渐懂事的同治帝的 忿恨。有**,同治从旁人口中得知安得海“干预政事,纳贿招权”的劣迹 ,悄悄禀告慈安太后,请求予以制裁。慈安太后对这些情况虽有风闻,但她 过于宽厚软弱,碍于宫廷体面以及慈禧的关系,反而规劝同治帝暂勿声张。 同治八年(1869)春夏之交,正巧慈禧打算指派安得海赴广东采办“龙衣”。 按清朝惯例,太监是不准跨出都门的。慈禧欺同治帝年幼无知,特地来找同 治帝商量,同治也就佯为赞成。慈禧一走,他立刻将此事悄悄禀告慈安,说 :“安得海必出都门,出都门一步即可斩!”并征询委派谁去完成这一棘手 任务。慈安太后虽对此举后果仍然忧心忡忡,但也对慈禧如此放纵安得海胡 为十分反感,回答说:“汝欲求有肝胆之人,唯山东巡抚丁宝桢尚可恃。” 于是,同治帝请求慈安太后密令丁宝桢,俟机诛除权阉安得海。 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阅历较深的老练官僚,虽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接到 慈安太后的密令却左右犯难。在他看来,太监安得海怙权作恶,扰乱朝政, 劣迹昭彰,理应处治,不能辜负慈安太后对自己的信赖与厚望;但他又深知 慈禧太后是个冒犯不得的人物,倘若万一弄巧成拙,后果不堪设想。为此, 丁宝桢进退维谷,寝馈难安。 就在这个当口,他的心腹幕僚薛福保陪同其兄长薛福成前来拜谒。丁宝 桢早就风闻薛福成是曾国藩手下的干才,经过数天畅谈,*对薛福成才智与 为人有了深切的了解。有**,丁宝桢便对薛氏兄弟叹息说:“方今两宫垂 帘,朝政清明,内外大臣,各职其职,中兴之隆,轶唐迈宋。惟太监安得海 稍稍用事,往岁恭亲王去议政权,颇为所中。近*士大夫渐有凑其门者,当 奈何?”停顿片刻,又说道:“吾闻安得海将往广东,必过山东境,过则执 而杀之,以其罪奏闻,何如?”薛福成兄弟听到丁宝桢推心置腹地向他们道 出了内心隐秘,异常感动。他们也对慈禧太后放纵权阉的举动十分反感,便 一起为之谋划说:“审如是,不世之业也!其难如平一剧寇,功尤高,然布 置欲豫,审机欲密、欲断,否则不惟贾祸,亦恐转益其焰而贻天下患。”薛 氏兄弟从关心**盛衰出发,自然十分支持丁宝桢为朝廷除害,认为这是“ 不世之业”,但他们又为丁宝桢设计了一个周密的除奸计划:措施要周密, 必须看准时机,下手*要果断,当断不断,反*其乱。 P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