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张望(精)

城市的张望(精)
作者: 严飞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25
折扣购买: 城市的张望(精)
ISBN: 9787508677002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门槛上的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将自己形容为“门 槛上的人”,将自己观察城市的视角形容为“门槛上 的视角”。所谓门槛上的人,其实是套用了天津作家 冯骥才的说法。冯骥才曾说,评说一个地方,虽然可 以采用很多种方法,但是最好的位置是站在门槛上, 一只脚踏在里边,一只脚踏在外边。倘若两只脚都站 在门槛的外边,隔着墙说三道四,难免信口胡说;倘 若两只脚都在里边,往往身陷其中,既不能看到全貌 ,也不能道出个中的要害。只有身在其中又在其外, 既是某个事件的亲历者又是观察者,才可以拥有双重 的批评特权,在兼容“本土”“外地”的基础上,更 好地观人所不察的细节,发人所不觉的忧思。 但门槛上的人也各有不同。我2005年初到香港工 作的时候,当时的我和所有其他进入香港的内地朋友 都抱有相同的想法,我把这座城市当作自己的跳板、 未来职业发展的中转站,香港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份优 厚的薪水,更为我提供了未来继续前进的平台。我把 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内地在港的精英,每个周末流连于 那些大型的购物商城和食肆酒楼,再时不时到深圳拿 着港币去消费。我甚至拒绝学习粤语,坚持在所有场 合里说普通话或者英文,以彰显自己在政治上的一种 优越感。用香港文化人陈冠中的话说,这根本就是一 副天朝主义的心态和嘴脸,用大中华的中心思想在香 港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直到今天,我的很多从英美名校毕业来到香港的 朋友,他们保留的,还是这种类似的思维模式。他们 大都从事投资金融行业,活动范围局限在中环、金钟 ;他们有自己的港漂圈,每个周末会组织游艇出海钓 鱼,或者内部举办“非诚勿扰”之类的相亲活动。他 们中的很多人,极少去到深水埗、新界,更不用说天 水围这样的地方,至于菜园村的抗争活动等更是与自 己的生活圈和消费圈没有任何的交集。作为一种门槛 上的人,他们(包括当时的我)虽然身处香港,但其实 是抗拒跨进门槛里面,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将那只 踏在里边的脚收回来,隔离于城市之外。换句话说, 当我们处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仅仅只是这座 城市的匆匆过客,贪享着香港身份所赋予的种种便利 。 2006年,受朋友的邀请,我加入了《纵横周刊》 ,开始每周撰写一篇香港文化方面的专题文章。这本 电子刊物是一份基于国别政治的研究性学刊,参与者 按照国别地区每周完成一篇该地区的时政分析性文章 。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写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长选举,结 果文章出来后被组内的同仁批评得很厉害,批评的要 点是一点不接香港的地气。于是我就再写,写到第三 遍还是被批评。我不得不开始进行反思,为什么自己 认为写得不错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不行,为什么我对 香港的近距离观察却是如此地游离,如此地不接城市 的地气,这是什么原因?我后来发现这可能与我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