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传

施光南传
作者: 何民胜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施光南传
ISBN: 9787214165701

作者简介

何民胜,1949年9月生于安徽贵池,曾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科技出版社副总编、江苏少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黄昏恋》《中外名人座右铭》《咏老诗词鉴赏》和《天文破译》。还在报刊和大型诗文合集中发表诗词、散文、文学评论和出版论文等十余万字。担任常务副主编并撰写部分文字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担任总责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4卷)和责编的《魏特琳日记》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并获多种奖项。策划并责编《农村少年丛书》(四册),其中一册获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内容简介

一、生时危难 1940年8月19日,日寇飞机第104次轰炸重庆,机 群像一群群乌鸦不时地掠过山城的上空,投下一枚枚 炸弹,狂轰滥炸…… 整个山城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到处是断垣残壁,焦土和瓦砾间密集地横陈着一具 具尸体…… 雾都重庆沉浸在无边的苦难之中,不时有警报声 凄厉地响起。 就是在这个月的22日,在重庆的南山脚下,一间 用竹子搭起的临时医院里,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 又一轮轰炸刚刚结束,当医生去用餐时,这个胎 儿连着胞衣从母体里滚了出来,惊慌失措的父亲急忙 抱起胎儿,只见黏糊糊的“羊水”糊住了胎儿的眼睛 、鼻子和小嘴。婴儿被窒息,生命垂危……父亲抱着 胎儿跑去找医生,经过一阵抢救,婴儿终于“哇”地 哭出了第一声…… 父母商量后,给这个婴儿取名施光南。“施”是 父姓,“光”是取自母亲钟复光名中的“光”字,而 “南”是他出生在重庆南山脚下。 施光南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分别于1926年和 1927年出生。此时又得一子,施复亮夫妇十分欣喜。 可是,小儿子生不逢时,当时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 从1938年4月开始,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就轮番对 陪都重庆进行轰炸,直到1944年12月。在这六年多里 ,造成重庆数万人直接死亡,财产损失过百亿。 那些年,本来就多雾的重庆,加之炸弹的硝烟, 更是雾霾重重,险象丛生,几乎每天都有死伤者。只 要警报一响,人们就扶老携幼惊慌地跑进防空洞。因 为洞少人多,时有拥挤踩踏致死的事故发生。 防空洞里挤满了人,空气稀薄,喘不过气来,也 常有人因缺氧晕过去,甚至活活地闷死了。 1941年6月5目傍晚,凄厉的警报又一次响起,不 到1岁的小光南惊吓得哭了起来。父母带着他和哥哥 、姐姐慌慌张张地躲进了防空洞。 这一次,日军出动二十余架次飞机,从傍晚开始 分数批夜袭重庆,空袭长达三小时之久。长时间的轰 炸和防空洞里的憋闷,使小光南惊吓不已,不时啼哭 。 也就是这次轰炸,在重庆校场口防空隧道里有 2500人窒息死亡,酿成震惊中外的“六五隧道大惨案 ”。 由于日寇的空袭和封锁,当时的重庆物资匮乏,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施光南的母亲自己都吃不饱、 吃不好,奶水不够,便用米糊喂光南。 幼小的光南,在不时的空袭警报和日机投弹的爆 炸声中,在蹲防空洞的憋闷和饥饿中,开始了艰难的 人生旅程。 后来,母亲时常对光南提起他出生时的艰难,这 在施光南幼年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值得庆幸的是,施光南出生在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家庭。 父亲施复亮,1899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县源东乡叶 村一个农民家庭,原名施存统,一度化名方国昌,又 曾用光亮、伏量等笔名。9岁入私塾,17岁时由舅父 资助考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此后,施复亮在全国各 地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革命前线的积极分子。曾 参加过共产党的筹建工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1920年6月,他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建共产党组织 ,1922年5月当任团中央第一任书记。19世纪20年代 初,在上海大学任教授时,与瞿秋白、张太雷、蔡和 森、恽代英、邓中夏等人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 动。 1925年,他与学生、共产党员钟复光相爱。为了 表达自己对钟复光的爱情,特地将自己的名字施存统 改为施复亮,并作了一首打油诗:“复光,复亮,宗 旨一样。携手并进,还怕哪桩。”表现出两位革命青 年无所畏惧的高尚纯洁的爱情,当时被传为佳话。 母亲钟复光,1903年5月4日生于四川江津县。原 名佛光,参加革命后,改名复光。16岁考入重庆省立 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在邓中夏等老师的关 心和指导下,参加学生革命活动,走上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后,她辗转南京、北京,后到上海,入 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当时,社会学系主任是瞿秋白 ,教授有革命家张太雷、蒋光慈、施存统、李达、蔡 和森、肖楚女、恽代英等。 当时,她只身在上海,生活无着落,得到了邓中 夏的照顾。向警予让她住在自己的家里,两人亲如姐 妹。在校期间,她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于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虽然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学生, 但实际上已是一名党的干部。在上海党组织妇女部长 向警予的领导下,具体从事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各 项工作。 1925年,她到北京,见到了李大钊同志。孙中山 先生逝世后,在北京铁狮子胡同,她与邓颖超同志一 起,为孙中山先生守灵。 五卅运动中,她不怕风险,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6年春天,施复亮与钟复光在上海结婚。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