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Kong

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Kong
作者: 兰月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Kong
ISBN: 9787552019094

作者简介

兰月,原名张兰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硕士。理大中国文化学系在亚洲别具特色,以贯通中西文化为宗旨,作者在读书期间,学习到大量文化考察的方法,在中华文化考察、中国著名地区文化等课程中获得优异成绩。作者毕业后任教于高校,教授文化传播的相关课程,善于将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知识融入作品之中。微信公众号:遇见兰月,写兰芳月朗的文字,记光怪陆离的成长,希望大家遇见兰月,一起成长。

内容简介

香港若只如初见 经受过百年殖民的城市,就像被抱养过的孩子, 长大以后无法适应原来家庭的温暖,却也保留了一些 最初对于家的记忆。这些珍贵的记忆,不曾随岁月改 变,反而印在最平凡的生活中。这座城市叫做香港, 也叫做HONG KONG。 香港回归近二十年,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访客。人 们逐渐发现需要了解的不是这片土地,而是土地上的 生活和文化。香港拥有的不仅仅是那华美的风光,还 有太多迷人的故事需要细细品味,它的魅力在于初见 时的惊鸿一瞥,更在于惊艳过后留给人的无尽遐想。 让一切,都从初见它的那一刻开始吧! 这座城市从历史中,从电视上,款款走来。令人 惊讶的是,香港既没有整齐划一的景致,也没有一成 不变的情调,它就像一个魔方:一面是山,一面是水 ;一面是悠闲,一面是紧迫;一面是历史,一面是未 来;一面是繁华,一面是落寞…… 港式时空体验 人们对香港最初的印象,可能是那种快速和拥挤 所带来的切身体验,无关什么景点。为香港写下《东 方之珠》的著名音乐人罗大佑先生说:香港节奏快到 这个程度,空间小到这个程度,香港人对于时间和空 间的概念是世界其它地方的人无法理解的! 是的,一旦步入香港,每个人都会成为城市之歌 的一个音符。大家都要踩上这样的节奏,站对自己的 位置,和别人快速互动起来,密密麻麻的“音符”才 能谱出铿锵的进行曲。独特的港式时空体验,正是如 此了。 香港要与时间竞逐,因为时间意味着金钱,金钱 意味着生存的空间。过客可能被这种高速运转的节奏 带动,可能被这个多彩的商业社会感染,但是却无法 理解,甚至是感受,那份对于生存空间的向往,那份 时间与空间从来不属于自己的殖民城市的无助。这个 城市的拥挤与嘈杂,混沌一片,似乎从未结束,也从 未开始过。 香港的土地面积有1090平方公里,可是坡地占了 七成,其中竟有二百多个岛屿。[2]这就相当于北京 市区的面积还是那么大,但是有一多半的土地不能用 ,人口却依然逐年递增。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这 里的人口密度就一举夺得世界之冠,[3]然而这个冠 军并未给香港带来任何荣耀,反而增添了接踵而至的 问题。矛盾的是,这里的人们讨厌拥挤,却早已泰然 自若地适应拥挤。 港剧中经常有两人迎面过马路,却擦肩而过的情 景,很多人都质疑这个情节的真实性。其实只要站在 香港核心地段尝试一下,大家就会对这剧情深信不疑 了,因为真的有太多的人,摩肩接踵,太多的事,应 接不暇。曾经最熟悉的面孔,仿佛进入这座城市,就 陷落进无边的人海里,再也无从找寻了。 马路上熙熙攘攘,到处是混杂着各色皮肤的人群 ,他们在行人红绿灯的“噔噔”声中,齐整了步伐, 然后迅速从一处屋檐转移到另一处屋檐下。如果路口 是在坡道上,绿灯闪烁的瞬间,人潮就如洪水般倾泻 开来,快速流入大街小巷,然后继续孕育下一次的“ 喷涌”。 那高峰时段的中环,仿佛根本不是一条条大街, 而是一个个市集,热闹非常。与普通市集不同的是, 人们大多身着笔挺西装,用流利英文讲着电话,无暇 顾及任何事情,只是行色匆匆各自奔忙。整齐划一的 黑白色服饰,快速移动着,像是一组组变幻的琴键。 但是这里人声鼎沸,根本没有优美的旋律,有的,只 能是一望无际人潮的茫然。人流一直蔓延至街道尽头 ,眼所能见的范围,尽是由人组成的风景,每个个体 都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香港风景就是在这样局促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 ,它成为世界上一幅独特的画卷,匆匆而来,匆匆而 去,让人看不清其中瑰丽的色彩,却因此而更加神秘 了。(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