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理性保险选择
ISBN: 9787568069229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有着多年保险从业经验,擅长数据处理、保险逆精算和保险决策研究。在实践方面,致力于互联网技术开发为保险业进行科技赋能,减少保险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理论方面,致力于保险逆精算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提供合理的保险决策。
在精算公平的条件下,风险发生率大小对产品的性价比并无影响。从费率精算公式可知,保险费率同风险发生呈正相关关系。风险发生率越高,保险费率也就越高,二者呈水涨船高之势。 事实上,变种养老年金保险中的身故金受益人并非被保人本人,无法用于本人养老,属于财富传承的范畴。但是,对个体而言,养老的顺序和优先级先于财富传承。如果没有充足的养老金,即便是提前将财富用作传承,养老金缺口也依赖于子女来承担。也就是说,养老金缺口不会凭空消失,仅只会发生转移而已。 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投保人可以根据告知问卷进行差异化告知。一方面,我国《保险法》采用询问告知主义,投保人仅对保险公司所询问的范围和内容负有告知义务;另一方面,告知问卷直接与保险产品精算相关联,保险公司可以基于不同的精算假设而自行设计告知问卷。此两点为差异化告知提供了基础。对于告知问卷中未问及的风险因素,视为保险公司放弃对此类风险因素的问询,属于保险产品精算假设的默认可承保风险范畴。 保险定价正是基于大数定律对风险损失的期望值进行计算,并且采用均衡假设以实现收支平衡。根据期望值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在定价公平的情况下,保险赔付金额的期望值的折现值就是净保费虽然保险定价中存在预定利率,但预定利率本身起到的是将未来保费进行折现的作用,并不构成其他影响。。也就是说,对于所有定价公平的商业保险产品,消费者获得的赔付金额期望值就是所支付的净保费(或其未来价值)。因此,仅从净保费的角度来看,在预定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所有的保险产品并无本质区别。 中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年发展,人们对保险的认知从“是否购买保险”逐渐向“如何合理配置优质保险”转变,保险需求也进入新的时代。对此,以往的保险书籍立足于感性认知,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可视化的、可量化的理性保险分析,正为人们所共同期盼。 在保险的新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以下几大保险需求:①对风险数据的可视化分析;②建立统一、高效的产品分析标准;③探索可量化的理性保险决策方法;④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⑤建立系统性的认知体系;⑥优化财富配置的效率。而这些,正是本书所解决的问题。 本书的第一读者定位是广大普通消费者。由于保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初期阶段,这使得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其存在诸多盲点和误区,甚至于受到保险销售误导而使得自身权益受损。面对这样的境况,激发了笔者创作本书的意愿,以期望帮助到更多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保险花费的同时获得更优的保险配置选择。 本书的第二读者定位是广大保险从业人员。我国保险从业人员主要是保险公司的专属保险代理人,但受限于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策略和规划,往往难以获得专业性培训,所获得的培训往往停留在表面。保险公司对其所提供的培训往往是以扩大业务规模为导向,培训内容基本停留在保险营销技巧,对保险内核性的知识几乎不涉及,并且培训水平层次不齐,而这也正是保险业乱象丛生的一大根源所在。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消费者自身保险素质提升,保险代理人向专业化转型变得迫在眉睫。但是,代理人获得专业性培训的机会和渠道较少,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较高,阻碍了保险代理人向专业化路线的迈进。因此,期望以本书的面世为广大代理人在专业化转型中贡献微薄之力,以此希望更多专业化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