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前线(二战中的拉丁美洲)(精)

风暴前线(二战中的拉丁美洲)(精)
作者: (新西兰)玛丽·乔·麦克科纳希|责编:王新斐|译者:任逸飞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风暴前线(二战中的拉丁美洲)(精)
ISBN: 9787203115229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玛丽?乔?麦克科纳希(Mary Jo McConahay)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作为一名独立记者报道拉丁美洲事务。她游历过70个国家,从孩提时代起,就对二战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之前的作品包括《玛雅之路》《两个女战地记者》和《烈火中的友谊》等。 译者简介: 任逸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硕士、人类学硕士,公众号“历史研习社”专栏作者,现从事文创工作。

内容简介

拉丁美洲的间谍之战是两个“间谍大师”的决斗,再没有谁比他们更加与众不同了。一位是神秘的海军上将威廉?卡纳里斯(Wilhelm Canaris),来自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阿博韦尔,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既有技巧又行事大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中作风有条不紊的埃德加?胡佛,则是美国打击犯罪的一张铁面,他从未出过国,却最终铺下一张卓有成效的FBI特工国际网络。这两个人都掌控着数以百计的特工,而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人掌握的力量最为强大。 当希特勒在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并入侵波兰后,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最大的担忧便是纳粹在拉美实施的颠覆和破坏活动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然而,此时并不存在任何正规的间谍网络来追踪纳粹在该地区的一举一动。“无畏者”威廉?史蒂芬逊领导的英国安全协调局——其任务是说服华盛顿参战,在南北美洲搜集情报并进行宣传——直到1940年5月才在洛克菲勒中心设立自己的机关。 部分是出于过时的礼貌客套,美国在开展对外间谍活动方面远远落后。1929年,国务卿史汀生(Henry L. Stimson)关闭了美国密码局,该局又被称为“黑室”(Black Chamber)。作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黑室”负责破译其他国家的外交密码。“绅士们不会互相去看他人的信件。”史汀生表示。 ★全方位展现二战时期,美德两国为争夺人心、财富在拉美进行的激烈角力。 ★被遗忘的“巴西远征军”在欧洲战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情报人员如何在拉美暗中交锋? ★欧美二战历史迷激赏推荐:“这本书绝对令人着迷,对于所有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必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