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地活(开启最高版本的自己)

清醒地活(开启最高版本的自己)
作者: (美)迈克·辛格|译者:曾早垒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清醒地活(开启最高版本的自己)
ISBN: 9787539987330

作者简介

迈克·辛格,于1971年在佛罗里达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博士就读期间,他的内心深处开始觉醒,于是隐居潜心钻研瑜伽和冥想。1975年,他创建了“宇宙之庙”,**已是久负盛名的瑜伽和冥想中心,持任何**和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里一起感*内心的宁静。经过多年的努力,辛格已经在商业、艺术、教育、健康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之前他还著有两本关于东西方哲学融合的书籍:《寻找真相》和《宇宙的法则:因果,意志和爱》。 本书在**范围内享有极高赞誉,出版后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后在土耳其、巴西、西班牙、瑞士、*本、中国**地区、荷兰、丹麦、芬兰、波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和地区相继出版。作者由此成为享誉**的畅销书作家。

内容简介

内心的成长在于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过于自我 ,这是**能实现内心安宁与满足的办法。当你意识 到,那个总是在内心喋喋不休的“我”是永远都不会 满足的时候,你就已经做好了要成长的准备。但凡事 都会有麻烦。问一下自己,*近一次感觉到自己没什 么烦恼是什么时候?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就算这 个问题消失了,也还会出现另外的问题。 关键就是,如果不能从那个有许多问题的自我中 解脱出来,你就会永远都有问题。当困扰你的问题出 现时,不要问,“我该怎么办?”而是要问,“究竟 是哪一部分的我对此备感困扰?”如果你问,“我该 怎么办?”你就陷入到了这样的状态:觉得真有什么 问题必须要处理。如果要平心静气地面对问题,就要 明白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的原因。如果你感觉自 己在嫉妒,那么不要试着去看该如何保护自己,而是 要问一问,“哪一部分的我在嫉妒?”这会使你审视 内心,看看自己究竟是哪一部分出现了嫉妒的问题。 一旦你搞清问题所在,就问问这个问题,“是谁 发现了这一点?是谁注意到了这样的内心困扰?”这 样的询问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你能看出困扰所在,这 就说明你并未深陷其中。观察某事的过程需要的是主 观一客观的关系。主观可以称作“目击证人”,因为 它正是观察到所发生的一切的个体。客观是你所观察 到的一切,在本例中,就是内心的困扰。对内心的问 题保持客观的意识总是好过将自己迷失在外部世界中 。这正是有精神境界的人和世俗的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世俗并不是说你一定得拥有金钱或地位。世俗意味 着你会从外部世界寻找解决内心问题的办法。你认为 如果改变了外部的事情,自己就会没事了。但没有人 能够通过改变外部的事情而真的没事。总是会出现下 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目击者的身份来观 察意识,**改变你的参照模式。 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 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要是你将自己的精 力都迷失在问题中的话,**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人人都知道,要是对一个问题焦虑、害怕或是愤怒 的话,是无法良好应对的。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 是自己的反应。只有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了你的 内心,才能找到解决外部问题的办法。真正的问题在 于你的内心中有什么东西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件事情。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应对那部分的你。这就意味着要 将“解决外部的意识”变为“解决内部的意识”。过 去认为只有重新处置外部世界的事物才能解决问题, 这种习惯也必须改变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 是走入内心,释放出那部分看起来与现实有诸多问题 的自我。 释放出将一切都看成问题的那部分你,看起来似 乎不太可能,可事实并非如此。确实有一部分你可以 从你自己的情节剧中抽出身来。你可以观察自己嫉妒 或是生气的状态。而不必对此进行思考或是解释;可 以只是意识到这一现象而已。那么目睹这一切的又是 谁呢?是谁注意到了内心正在进行的变化呢?当你对 某位朋友说“每次和汤姆交谈都让我很沮丧”时,你 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在沮丧呢?你知道自己沮丧是因为 你身临其境,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在你和愤怒或是 嫉妒之间是有区别的。你就是那个身I晦其中,观察 到这些现象的人。一旦你坐上了意识的座椅,你就能 够去除那些个人的干扰。你会开始观察。意识到自己 正在对内心所发生的事情加以留意。这是很容易做到 的。你所看到的是一个带有一切优点和缺点的人类。 你也许可以将其称为自己内心的“室友”。 如果想和自己的这位室友见面,那么就试着沉入 自己的内心一会儿,**地独处,安静地待一会儿。 你有这样的权利;这是你的内心王国。但不是让你在 其中追寻宁静,而是让你去倾听那永不停息的喋喋之 声: “我为何要这么做?我还有*重要的事情呢。这 纯粹就是浪费时间。除了我以外,内心里不会有别人 。这究竞是在干什么?” 果然不出所料,你的室友出现了。你可能**想 要拥有内心的宁静,可你的室友却不愿意合作。问题 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要在何时去尝试着保持安静。而在 于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你是如何看待每件事情的:“我 喜欢这。我不喜欢那。这很好。那很糟。”就这样絮 絮叨叨。通常情况下你也不会留意到,因为你没有退 一步来进行观察。因为身处其中,你就无法意识到, 实际上自己在聆听这个声音的过程中就已经被其催眠 了。 总的来说,你的内心世界中并非只是你一人。而 是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的你。一个你是你的意识 、观察,以及意愿的中心。另一个则是你所观察到的 你。问题就在于,你所观察到的那一部分从来就不会 住嘴。如果你能消除那部分的你,哪怕只是片刻,你 就会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平和与安宁。 假设你可以不必随身携带着这样的自我,想想看 会是怎样的情形。精神上的真正成长就是摆脱这样的 困境。但首先你得意识到自己是被一个疯子拘禁在了 内心世界里。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或是情形下,你的 室友都有可能会突然决定说,“我不想待在这里了。 我不想这样做。我不想和这个人讲话。”你会立刻感 觉到紧张和不适。你的室友会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毁掉你正在做的任何事情。他可能会毁掉你的婚礼, 甚至是新婚之夜!这部分的你会毁掉任何事情、所有 事情,而通常情况也正是如此。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