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5.36
折扣购买: 河流是部文明史
ISBN: 9787521723113
布朗大学地球、环境和行星科学教授,约翰·阿特沃特和黛安娜·纳尔逊大学环境研究教授。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教授、系主任。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成员,古根海姆基金会研究员。其著作《2050人类大迁徙》获得沃尔特·吉斯勒图书奖,2012年入选《自然》杂志编辑书单。
前 言 我们的星球,从最早的几场雨开始,就被永久地重 塑了。 要不是地球与那颗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相撞, 这些雨或许还能再早1 亿年左右。当时,剧烈的撞击燃 起大火,吞噬了年幼的地球,把它的大部分都烧熔了。 行星上断裂的大块岩石,极有可能成了月球的前身。在 被撞得坑洼不平的地球表面,岩浆洋猛烈翻腾着,咆哮 着。 之后,原始地表开始冷却。由富含铁质的岩石所组 成的地壳, 开始在岩浆洋上凝固,更薄的地壳也随之 成形,像熔炉里的矿渣一样,在熔岩上漂着。如今被用 作低端宝石的锆石,也在即时开始结晶。今天,我们依 然可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丹麦的格陵兰岛的古代岩 石中发现它们的遗迹。 澳大利亚锆石出现的时间,最早能追溯到44 亿年 前。这意味着,地球的大陆地壳形成的时间可能比我们 预想的还要早得多。也就是说,在约46 亿年前,地球 从由宇宙尘埃和气团所组成的涡旋状星盘中脱胎而出, 开始凝固,又过了2 亿年,就有了地壳。虽然当时因为 大撞击,地球上熔岩奔涌,好似炼狱,但我们可以从这 些晶体的化学结构中得知,那时至少已经出现了微量的 液化水。这一颗颗锆石,好似一台台迷你时光机,我们 由此可以对最早的地质年代,也就是冥古宙(取名自希 腊冥王“哈迪斯”)和太古宙(源于希腊语“arkhē” ,意即“开端”),产生些许了解。从地壳的化学反应 来看,早期岩浆洋很快就冷却了,随后出现了大陆和水 。 最晚于40 亿年前,雨水在初生的大气中形成,降 落,汇聚成湖,渗入大地。这些水经陆路流入小溪,支 流,大河,再汇入新填成的大海。水汽蒸发,飘向有毒 的空气,凝结成云,又再次降落,以此循环。落到地面 上的水,开始冲刷地球上刚刚出现、日渐增厚的大陆地 壳。自此,水和陆地展开了一场永不停歇的攻守战。 雨水一点一点地冲开了高地,填平了洼地。它们溶 解了岩石, 松动了矿物,侵蚀了山脉,还推着碎石继 续往下流。一滴接着一滴,慢慢汇聚,势力渐强。水滴 汇聚到一起,一遍又一遍,直到数百万颗水滴聚成了一 种磅礴的力量—河流。 河流只有一个使命:往下流,一直往下,流向大海 。 当地壳板块相撞,山脉隆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冲 刷、打磨山的棱角。当板块张裂,辟出海洋,河流便源 源不断地涌入。混杂着淤泥的河水互相融合,就像植物 的根和茎合而为一。沙砾相互推挤着,顺着河水的支流 往下走,以抵达某个终点。 一旦投入海洋和湖泊的怀抱,河流便结束了旅程。 终了,它们倾泻入海,像酒一样蒸发,升腾,又化成雨 ,落在高地上,削去山峰,卷携泥沙,再倾泻入海。山 都是坚硬的,但即使是最为坚不可摧的山峰,也会在河 1 作者以历史的笔触书写河流这一地理景观,跳出单一的人类中心视角,让我们了解到,在以书面文字书写的人类历史背后,自然以其奔腾的脉搏也记录了一部人类文明展演的历史。 2. 充沛的科学论据,广博的历史引述,充分的案例说明,作者用饱含知识又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类如何依赖河流衍生和发展,河流如何塑造何影响人类社会的特性。 3.关注环境问题,关切生态文明,从自然史和全球视野的广博视角理解文明与社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