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不争是一种慈悲(林清玄禅意散文精选)
ISBN: 9787510853869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台湾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西河堂与荥阳堂 我妈妈的娘家住在“溪洲”,光听名字就知道是 小溪围绕、土地丰饶、风景优美的地方。 小时侯没有交通工具,从旗山到溪洲可不是件简 单的事情。 每次随妈妈回娘家,总要在路边的芒果树下休息 几次,每次坐下休息都感觉自己没有力气再走了,这 时候,妈妈会温柔地牵起我们的手,哄我们说:“快 起来走,阿嬷家前面的荔枝结了很多很多,等你们去 吃呢!” 听到外祖母家的荔枝,我们就像吃了铁牛运功散 ,一跃而起,奔向妈妈的老家。 一面向前奔跑,一面就会在脑中浮起妈妈生长的 四合院,堂屋上镶着“荥阳堂”的金字,砖墙因岁月 而显现美丽的枣红色。 “荥阳堂”整个被果树包围,屋前是荔枝和莲雾 ,屋后是柿子和芒果,还间杂种着枇杷、椰子、香蕉 。这是乡下农人的本色,种的树都非常“实用”,几 乎没有为观赏而种的树。 花是除外的,院子里有几株高大的玉兰、含笑、 桂花,记忆中是终年飘香的。 妈妈的娘家在当地人的口中,叫做“莲雾脚”, 因为接近路口有一棵参天的莲雾树。 在走向荥阳堂的路上,荥阳堂美丽的景象就开始 变成电影,在我的脑中放映,电影里还有慈祥的外祖 母、勤奋的八个舅舅,以及我永远也数不清的表兄弟 姐妹。 看到路口那棵高大的莲雾树时,心中的烟火就突 然被点燃而爆开了,有一种美丽的悸动,呀!真好! 荥阳堂美丽如昔,母亲的家和父亲的家一样美好。 父亲家的堂号是“西河堂”。 我常觉得,每次从“西河堂”走向“荥阳堂”的 路上,我的想象与情感总是比我的身体更早地飞跃和 抵达,那一路上的感受是十分文学的。 当我们说到“文学”,总不免会陷入某种“奇情 ”,使我们忽略文学那平实的面貌,文学的情感是溪 水一样流注、想象是白云那样自由、优美则是亲人脸 上的微笑。如果文学的想象、情感、优美可以落实到 平常生活,再平凡的百姓也可以有文学的心。 就像我记忆中的“西河堂”现在已经变成旗山最 大的邮局,我记忆中的“荥阳堂”现在是一栋连一栋 的洋楼,但这种现实一点也不能阻碍我的情感,我一 闭起眼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河堂的朴素样貌和荥阳 堂最繁华的岁月。 想象的永不褪色、情感的永不失去、优美的永不 变迁,那是我最初对文学的信念呀! 我们与亲人的相见,那在路上的奔赴,不就是一 种文学心灵的记忆吗? 我有时会和妈妈谈起从前到溪洲去的情景,我的 妈妈就会立刻有了笑意,点燃了内在的幸福。虽然我 的外祖母早就离开人世,我的舅舅也因为年老,一个 一个辞世,却一点也不会阻挡母亲和我那美好深刻的 生活记忆。 犹如一棵荔枝树的姿势,甚至结成果实的样子, 也是历历如绘的。 再想到西河堂原在山西,荥阳堂原在河南,父亲 的祖先和母亲的祖先不知道经过多少迢遥的路才绵延 到如今,我常常坐在那漆金的巨大堂号的匾额前仰头 注视,觉得有某些事物触动着我的内心,那就像两条 河流在我的心灵交汇而形成一个肥美的溪洲,在那里 有繁花绿树、星月平原,还有人的情谊与血泪。 我想,如果我要写什么作品,也是写给那些有情 有义、有心有梦的人看,不是写给某些有学问的人品 评。好比一朵花在春天开放,是给所有路过的人欣赏 ;好比一棵树长成绿荫,是给所有的人乘凉,包括那 些劳苦种作、平常平凡的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住在西河堂, 偶尔住在荥阳堂,我到荥阳堂的时候,年老的外祖母 总是搂着我说:“我的乖孙回来了!”当我从荥阳堂 回到西河堂的时候,我的爸爸就会说:“你总算回来 了!” “回来”给我的定义就是回到一个归属的地方, 而只要有真正的爱,每一个地方都是我们的归属。 我写作的时候,时常想起童年去荥阳堂走在路上 的情景,我渴望带着相识或不识的人,一起去看看那 些优美的地方、见见那些淳厚的人,然后在路的两头 都可以说:“我回来了。” 为生命的想象、情感、优美找一些空间、找一点 归属,才能排遣因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渴望和烦恼吧! P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