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1.00
折扣购买: 老林深处的铁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ISBN: 9787514818888
张国龙: (1972—),祖籍四川。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出版有理论著作《战火的洗礼——西南联大的文化与文学》(合著)、随笔集《享*生命这一程》、“少年小说”《少年行者》、《蓝调少年》、《有种感觉你不懂》、《老爸老妈没感觉》和《头长反毛的小*》等。已在《文艺评论》、《当代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有散文集《真情》、《亲爱的爸爸妈妈》、《感悟乡情》、《感悟师生情》等。策划、编辑、制作的系列教育类图书《成就一生好习惯》,获**4届中国图书奖。
热!热!热!密不透风的热,铺天盖地的热。腾 腾,滚滚,摧枯拉 朽,令人无处躲藏。谁一定在地底下支起了一口硕大 无比的锅,不分昼 夜往熊熊燃烧的灶台里添加着柴火。太阳火上浇油, 炫亮和炽烈哗啦 啦倾盆而下,灼烫、毒辣。放一枚*蛋在*头下,也 许只需3分钟就熟透 了。 高大的乔木终*耷拉着脑袋做垂死状,*本植物 大多未老先衰。 几条无名的小溪早已人间蒸发,**的沟壑诉说着岁 月沧桑。唯有麻 柳溪还在顽强地呜咽,惨白的鹅卵石铺满了半裸的河 *。 麻雀、斑鸠、水鸦雀、白鹭,以及众多叫不出名 字的鸟儿,跟商量 好了似的全都躲进浓荫里,抑或预感到大祸临头全都 吓得失了声。狗 也不再四处闲逛,趴在背阴的石墙或土墙下拼命拉直 身子,猩红的长 舌在洞开的嘴门外滑稽地狂舞,好像被制成了活标本 。公*没了打鸣 的力气,母*也没了“咯咯嗒——咯咯嗒”邀功请赏 的情绪,全都匍匐 在某一处潮湿的泥坑里洗沙子澡。水牛们从早到晚浸 泡在塘堰或半枯 的池塘里,心思全都不在*料上。要不是知了通宵达 旦地嘶鸣,要不 是秧*还在即将收割的稻田里不知死活地瞎嚷嚷,这 川北小镇老林仿 佛就是人间地狱。 这是7月末的一个清晨,未被夜晚冲散的暑热随 着黎明的到来* 加汹涌、嚣张。 因为暑热和蚊虫的滋扰,因为一大早就得回学校 领取成绩通知 单,还因为想念大半年来音信杳无的爸爸妈妈,米铁 桥翻来覆去差不 多**没合眼。15年来,他虽然偶尔也会失眠,但彻 夜不眠还是** 次。距离老林镇中学有八里地,为了避开毒辣的*头 ,当熹微的天光刚 刚附着在窗棂上,他就急不可耐地下了*。 肯定是*不了酷热和蚊叮虫咬,脾气暴躁的黄牯 牛整夜怒气冲冲, 将尖利的犄角摩擦得跟锯木头一样,好像已经把牛栏 撞垮。米铁桥快 速走近牛栏,还好,一切完好无损。如同见到了仇敌 ,黄牯牛打着响鼻 冲他横眉瞪眼犄角横立。他没有退缩,视若不见,有 条不紊地为它添加 *料和水。妹妹米李花才上小学五年级,她一直害怕 黄牯牛,每次喂它 都胆战心惊状若落入了虎口。不管黄牯牛脾气多么暴 躁,兄妹俩知道还 是要用心照料它。它力气大,是耕田犁地的好帮手, 田地里的活儿离不 了它。牛是这里农民的命根子,是家中重要的一员, 甚至比人还珍贵。他 懂,妹妹也明白。仔细检查了门闩和牛缰绳,确信黄 牯牛不可能挣脱, 米铁桥这才快速走出牛栏。打开院前的*笼鸭舍,憋 了**的*鸭们扑 腾扑腾咕咕哝哝挤挤挨挨地冲出圈门,小院里总算有 了些生气。 还是热!瞌睡虫此时却趁火打劫围着米铁桥转悠 ,头晕脑涨,身 子轻飘飘的,像是踩在厚厚的蒿*丛里。他极不情愿 地睁开眼睛,机 械地走进厨房。瞥了瞥橱柜,除了渴,实在不知道想 吃什么。想到妹 妹爷爷奶奶还得吃早饭,他立即强打精神,手脚麻利 认认真真地煮了 一锅红薯稀饭。灶膛里的火苗烤得他浑身淌汗,他觉 得那流的不是 汗,应该是油。 幸亏昨天傍晚担水将水缸囤满了,水桶里也囤留 了不少。水井位于 下湾一个名叫沁水氹的低洼处,来回一趟少说得15分 钟。米铁桥刚过 1米6,只有挑半桶水的力气。酷暑天,人畜用水量都 很大,他必须把所 有能盛水的器皿都装满,差不多耗费了两个小时。啥 都不干闲躺着或 坐着都会汗流浃背,冒着热浪干体力活儿出透了汗反 倒舒畅了些。米 铁桥喜欢在井边逗留,每担一趟水他都会站在井沿下 方从头到脚把自 己浇个透心凉,暂时把所有的暑热和疲乏;中刷掉。 井沿砌了上好的条石,因常年被水冲洗、脚踩而 显得异常光亮、洁 净。那是地道的山泉,甘冽清澈,喝一口润泽五脏六 腑。冬天,井里热 气袅袅,仿佛水下住着神秘的精灵。夏天,井水冰凉 彻骨。即或今年这 种据说是百年不遇的极热天气,不管多少人打水,很 快就能恢复到正 常水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确实是聚宝盆。 要是没有这口井,人 们只能迁居。井,名叫龙井。先前有两口,相距不过 5米,相传是龙的两 只眼睛。井后是一道气势恢宏的山梁,以大约45度的 倾斜直抵高高的 摩天嘴。从摩天嘴俯瞰,确实像一条活灵活现的卧龙 。如今,左边那口 井已经干涸。据说,年轻时的雷大爷某年夏天热得* 不了,直接将身子 浸泡在水井里。不久,那口井就干涸了,雷大爷很快 莫名其妙地瞎了左 眼。从此,村民们就特别珍爱这口井,每隔一段时间 会自发清理井里 的杂质和疯长的青苔。井里还养了几尾小鱼,既是清 道夫,又是防备投 毒的敢死队。一年又一年不见长,可真应验了“清水 池塘不养鱼”的古 谚。米铁桥打小就敬畏龙井,担水的时候尽量小心翼 翼,不弄脏它。 米铁桥提了半桶水到院前那棵歪脖子核桃树下, 痛痛快快冲洗掉 粘贴在毛孔里的暑热。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了,他 还是没有胃口。但 他坚持盛了满满一钵饭,强迫自己端坐在八仙桌前, 就着酸溜溜的泡 萝卜囫囵吞咽。山路九曲十八弯,来回至少需要四五 个小时,空着肚子 无论如何是撑不下来的。哪有闲钱到镇上的铺子里买 零食充饥?他有 自知之明。 当米铁桥背起背篓掩上院门的时候,天色仍旧混 沌。四周连绵的 山峦模模糊糊,被晦暗拼贴成了整体。*Ⅱ乌和犬吠 时而由远及近,时 而由近及远,急着把浸泡在闷热中的山村唤醒。坑坑 洼洼的小径上只 有米铁桥自己,路边的树影影绰绰奇形怪状,很容易 被丰富的联想惊 吓。背篓里的瓶瓶罐罐一路叮叮**,他好像并不寂 寞。因为忙着紧 张的初升高考试,他一直没顾得上置办油盐酱醋。他 和妹妹的生活费 所剩不多,要是**还收不到爸爸妈妈的信和汇款单 ,接下去的*子 可就不好过了。 米铁桥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努力提升正在下坠 的情绪,提醒自己 别把事情总往坏处想。“‘车到山前必有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走 一步,看一步’。”他自言自语,赤脚将山路踩得噼 噼啪啪。去年买的凉 鞋还能穿,但山路高一脚低一脚特别磨鞋,他舍不得 。山路上很难碰 见人,没谁会注意他赤脚。接近镇街了,在麻柳溪里 把脚洗干净再穿上 鞋,多少可以遮掩一些寒酸,满足一点点虚荣。再说 了,赤脚走路既凉 快又利索。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