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饮食:厨师·食贩·美食家

明清饮食:厨师·食贩·美食家
作者: 伊永文|责编:傅娉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明清饮食:厨师·食贩·美食家
ISBN: 9787500878216

作者简介

伊永文 古典文献研究专家,历史文化学者,中国饮食史家。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 主要著述: 《古代中国闲情琐记》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 《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 《明代社会日常生活》 《明清饮食研究》 《东京梦华录笺注》 《宋代市民生活》 …… 其中《宋代市民生活》《东京梦华录笺注》分别获得黑龙江省第十届、第十三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专著一等奖。《明清饮食研究》(专著),《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的“梦华体”文学》(论文),均引起海外汉学家好评。

内容简介

明清江南的“市隐” 明代弘治初年,朝鲜国王李康靖对漂至中国江浙一 带的崔溥说过:“我国人物亲见大江以南者,近古所无 。汝独历览若此,岂非幸乎!”从这无比赞赏的口气中 可以得知,邻国对中国发达的江南是多么钦羡!在崔溥 眼中,江南—— 闾阎扑地,市肆夹路,楼台相望,舳舻接缆,珠、 玉、金、银宝贝之产,稻、粱、盐、铁、鱼、蟹之富, 羔羊、鹅、鸭、鸡、豚、驴、牛之畜,松、篁、藤、棕 、龙眼、荔枝、橘、柚之物,甲于天下,古人以江南为 佳丽地者。 所以,当谈及明清饮食时,就不能不谈及江南。如 日本汉学家指出的那样:若要看一下庖厨之家计筹措, 就必须注目于长沙三角洲的地方社会。而谈及江南,又 不能不谈及当时江南的习俗。 自明以来,江南的习俗可以说是“宴席以华侈相尚 ,拥资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 以明清江南濮绸产地濮院镇为例,明万历年间举办的神 会就是: 结缀罗绮,攒簇珠翠,为抬阁数十座,阁上率用民 间娟秀幼稚装扮故事人物,备极巧丽,迎于市中。远近 士女走集,一国若狂。 至清代康熙年间更变本加厉: 碎翦锦绮,饰以金玉,穷极人间之巧,靡费各数千 金,舾舟万计,男女咸集,费且无算。 一个镇的神会景象就如此美化,其他极力追求美饰 的倾向,则不言而喻。人们最热衷的饮食,已发展到相 当美的境界。这可从三位讲究饮食的士大夫见其端详: 他们早晨是每人一碗九酝解酲汤,一碟巨胜奴,一 碟贵妃红,一碟儿风消,一碟金乳酥,四色点心。吃过 早点,又上三杯龙团胜雪茶,三人饮毕,去一号 称“目耕”的楼内看些稀有书籍,然后才是进早餐 。 早餐羹有剪云羹、冷胆羹,饭有青精饭、月华饭, 菜肴有邺中鹿尾、青州蟹黄、白龙臞红虬脯、凤凰胎、 逡巡酱……多种多样。三人饱餐后在各处亭台散步。 正午,喝玉叶长春茶,在“卧游轩”内焚起“十里 九”和“五枝百濯香”,在袅袅轻香中,三人在轩内观 古画。 午后,三人小酌,热了绛雪春、玉露春、竹叶春、 梨花春等名为春的酒喝。还吃真定凤栖梨、安邑骈白枣 、西域玳瑁壳、南省赭虬珠、宜都柑、华林栗、五敛子 、橄榄糖等果子。三人漫饮清谈,微醺便撤走,散步。 晚餐则上软熊蹯、炙驼峰、羊头签、土步鱼、三脆 羹、五珍脍、八仙盘、二色茧等诸般异味。三人用毕, 又在“如斯亭”上散坐,抚琴舞剑,然后在“蕉鹿庵” 剪烛夜话…… 当然,进入这种境界的美食家是需要条件的。一应 有钱,二应有闲,三应有文化。倘若不具备这些条件, 只是一般的士子,那就只能像浙江那样——秀才分为两 等,一是揽事过钱公门,在饮肆污生涯的,叫作“荤饭 ”,因终日餍酒肉;一是儒雅萧寒,甘守淡泊殚苦功的 ,叫作“菜羹”,因其能咬菜根。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美食家呢?这就需 谈及江南流行的隐居在城市里的士大夫,或可称为“市 隐”的士人。 1明清饮食史研究专家 伊永文 代表作品. 2.殊途同归的味之路 五味俱全的历史长卷 3.八年苦心研究,二百余幅图像资料 一千余种征引古籍,二千余条注文出处 4.饮食的历史不应是单纯的食材饮馔的史料长编式的记集,而应该是以人与饮食的活动为中心的历史始终贯串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