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豚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缘缘堂随笔(精)
ISBN: 9787511025531
丰子恺(1**8-1975),浙江崇德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旧地重游 旧地重游,以前所惯识的各种景物争把过去的事 情告诉我,使我耳目不暇应接,心情不胜感慨。我素 不喜重游旧居之地,便是为此。但到了不得已的时候 ,也只得硬着头皮,带着赴难似的心情去重游。前天 又为了不得已之故,重到旧地。诗人在这当儿一定可 以吟几句。我也想学学看,但觉心绪缭乱,气结不能 言,遑论做诗?只是那迎人的柳树使我忆起了从前在 不知什么书上读过的一首古人诗:“此地曾居住。今 年宛如归。可怜汶上柳。相见也依依。” 这二十个字在我心中通过,心绪似被整理,气也 通畅得多了。 次*上午,朋友领我到了旧时所惯到的茶楼上, 坐在旧时所惯坐的藤椅里。便有旧时惯见的茶伙计的 红肿似的手臂,拿了旧时所惯用的茶具来,给我们倒 茶。这里是楼上的内室。室中只设五桌座位,他们称 之为“雅座”。茶钱比他处贵,外室和楼上每壶十一 个铜元,这里要十六个铜元。因这原故,雅座常很清 静。外室和楼下充满了紫铜色的脸,翡翠色的痰,和 愤恨不平的话声时,你只要走上扶梯,钻进一个环门 ,就有闲静的明窗净几。有时空无一人,专等你来享 用;有时窗下墙角疏朗朗地点缀着几个小白脸,金牙 齿,或仁丹须,静静地在那里咬瓜子,或者摆腿。这 好比超过了红尘而登人仙境。五个铜板的法力大矣哉 。以前我住在此地的时候,每次到这茶楼,未尝不这 样赞叹。这回久别重到,适值外室和楼下极闹而雅座 为我们独占,便见脸盆大的五个铜板出现在我的眼前 了。我们替茶店打算,这里虽然茶钱贵了五个铜板, 但是比较起外面来,座位疏,设备贵,顾客少。照外 面的密接的布置,这块地方有十桌可摆,这里只摆五 桌。外面用圆凳,这里用藤椅子。外面座客常满,这 里空的时候多。三路的损失决不止五个铜板。这雅座 显然是蚀本生意。这样想来,我们和小白脸,金牙齿 ,仁丹须的清福,全是那紫铜色的脸,翡翠色的痰和 愤恨不平的话声所惠赐的。 我注视桌面,温习那旧时所看熟的木纹的模样。 那红肿似的手臂又提了茶罐出现在我的眼前。手臂上 面有一张笑口正在对我说话。 “老先生,长久不到了。近来出门?” “嘿嘿,长久不到了,我已经搬走,**是来作 客的。” “啊,搬走了!怪不得老客人长久不到了。” “这房间都是老客人么?” “嗳,总是这几位先生。难得有生客。” “我看这里空的时候多,你们怎么开销?” “嗳,生意是全靠外面的,不过长衫班的先生请 过来,这里座位清爽些。哈哈!” 他一面笑,一面把雪白的热手巾分送给我们,并 加说明: “这毛巾都是新的,旧的都放在外面用。” 啊,他还记忆着我旧时的习惯。我以前不欢喜和 别人共享毛巾。这习惯的由来,*初是一种特殊的癖 ,后来是怕染别人的病,又后来是因为自己患沙眼, 怕把这“**之病”传给别人。所以出门的时候,严 格地拒*热手巾。这茶伙计的热手巾也曾被我拒*过 。我不到这茶楼已将两年了,他还记忆着我的习惯。 在这点上他可说是我的知己。其实,近来我这习惯, 已经移改。因为我觉得严防传染病近于迷信,又觉得 严防“**之病”未必可以保国,这特殊的癖就渐渐 消除。况且我这知己用了这般殷勤体贴的态度而把雪 白的热手巾送到我手里,却之不恭。我便欣然地接* 而享用了。雪白,火热的一团花露水香气扑上我的面 孔,颇觉快适。但回味他的说话,心中又起一种不快 之感,这些清静的座位,雪白的毛巾,原来是茶店老 板特备给当地的绅士先生们享用的。像我,一个过路 的旅客,不过穿件长衫,**也来掠夺他们的特权, 而使外面的人们用我所用旧的毛巾,实在不应该;同 时我也不愿意。但这茶伙计已经知道我是过路的客人 。他只为了过去的旧谊而浪费这种殷勤,我对于他这 点纯洁的人情是应该恭敬地领谢的。 我送还他毛巾的时候说了一声“谢谢你!”但这 三个字在这环境之下用得很不适当。那人惊异地向我 一看。然后提了茶罐和毛巾走出环门去。他的背影的 姿态突然使我回复了两年前的心情。似觉这两年间的 生活是做一个梦,并未过去。 归家的火车十二点钟开。我在十一点半辞别了我 的朋友而先下茶楼。走过通达我的旧寓的小路口,望 见里面几株杨柳正在向我点头。似乎在告诉我:“一 架图书和一群孩子在这阴柳深处的老屋里等你归去呢 !”我的脚几乎顺顺地跨进了小路。终于踏上马路向 车站这方面去了。 二十二年五月七*。 P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