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200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作者: 李经谋
出版社: 中国财经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200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ISBN: 9787509506943

作者简介

李经谋,汉族,1942年5月生于山东济宁,1966年毕业于山东财经学院,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粮食专家和期货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国粮食批发市场,期赏市场创始人之一,国家粮食局顾问,第八届河南省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历任河南省商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粮食厅副厅长,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主任,郑州商品交易所总裁、理事长;现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批发市场分会理事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中华粮网高级顾问。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关于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500多万字,代表著作有《期货交易必读》、《中国期货市场理论研究》、《国债期货》《期货交易方略和技巧》、《期货市场教程》、《市场中介组织研究》、《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5年度系列《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等。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2007粮食市场概述 二、世界粮食市场 【内容提要】 200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预计为21.012亿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 ,小麦和大米小幅增产,粗粮较大幅度增产。2007/2008年度,世界粮食总 消费量为21.031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9%。其中,小麦微幅减少,粗粮小 幅增长,大米略微增长。当年度粮食仍然产不足消,库存下降,期末粮食总 库存量为4.197亿吨,比期初水平下降1.9%。其中,小麦大幅度减少,粗粮 较大幅度增长,大米略微增长。世界粮食供求安全系数为20.2%,比上年度 下降0.1个百分点,略高于世界粮食供求安全指标17%~18%的警戒线水平 ,为历史新低。其中,小麦为22.5%,粗粮为17%,大米为24.8%。世界粮 食总贸易量为2.521亿吨,比上年度减少0.8%。其中,小麦较大幅度减少, 粗粮和大米小幅增长。2007年,世界市场小麦和玉米年度平均价格大幅度上 涨,大米年度平均价格较大幅度上涨。 2007/2008年度,世界大豆总产量减少6.47%,消费量增长4.72%,当 年度产不足消,期末库存减少24.91%,大豆贸易量增长6.45%。2007年世 界市场大豆年度平均价格大幅度上涨。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对我国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 影响越来越大。2007/2008年度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继续偏紧,2008年国 际粮价有可能继续上涨,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患。必须立足粮食国内基 本自给,同时充分发挥世界粮食市场的调剂作用。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我 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中长期供求基本平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7年11月《粮食展望》、2007年12月、 2008年2月《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美国农业部(USDA)2008年1月《世界 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国际谷物理事会(IGC)2008年2月《粮食市场报告 》等有关信息资料,现对2007/2008年度世界粮食市场形势作如下综合分析 : (一)世界粮食生产 2007年,世界粮食(包括小麦、粗粮和大米三种主要谷物,其中大米由 稻谷折算,下同)总产量预计为21.012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且比上年有 较大幅度的增长,扭转了连续两年减产的趋势,比上年增产9230万吨,增长 4.6%。2007年世界粮食总收成增长的主体主要来自粗粮,尤其是美国的玉 米。2007年,低收入缺粮国增产幅度较小,仅增长0.6%,特别是在不把中 国和印度这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计算在内的情况下,减产幅度达到2.8%。 200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的构成比例是:小麦占28.66%,比上年减少 0.93个百分点;粗粮占50.89%,比上年增加1.81个百分点;大米占20.45% ,比上年减少0.88个百分点。2007年,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具体生产情况如 下: 1.小麦生产 小麦产量为6.022亿吨,比上年增产780万吨,增长1.3%。在南美洲, 该区域最大生产国阿根廷和巴西的产量高于上年。澳大利亚受干旱影响,虽 然比上年增产,但产量仅为正常年景水平的一半。在北美洲,美国仍是好收 成,产量大大高于上年水平;加拿大产量大大低于上年,其原因是受天气条 件干热且种植面积减少的影响。在欧洲,最新估算显示产量下降2.3%。亚 洲产量比上年提高4%,大大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在北半球的其他地方 ,干旱摧毁了摩洛哥2007年的小麦作物,因此虽然北部非洲其他地方收成为 常年水平,但该区域的产量仍大大低于上年,也大大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 平。 分国别或地区来看,小麦产量居前几位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欧盟 1.233亿吨,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20.48%,比上年增产560万吨;中国1.07 亿吨,增产250万吨;印度7500万吨,增产560万吨;美国5620万吨,增产 690万吨;俄罗斯4630万吨,增产140万吨;巴基斯坦2250万吨,增产80万吨 ;加拿大2060万吨,减产470万吨;土耳其1850万吨,减产200万吨;阿根廷 1500万吨,增产40万吨;乌克兰1380万吨,减产10万吨;澳大利亚1210万吨 ,增产230万吨。 2.粗粮生产 粗粮产量为10.693亿吨,比上年增产8340万吨,增长8.5%。其中,世 界玉米产量为7.814亿吨,占粗粮产量的73.08%,比上年增产8390万吨,增 长12.03%。上年度玉米的高价格促使2007年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 加之天气条件有利,使世界玉米产量大增。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的增长 最为显著,预测产量达创纪录水平。其他主产国,如中国、巴西等国玉米作 物也获丰收。 分国别或地区来看,玉米产量居前几位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美国 3.383亿吨,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3.29%,比上年增产7070万吨;中国1.49 亿吨,增产350万吨;欧盟4.560万吨,增产40万吨;巴西5170万吨,增产 910万吨;墨西哥2380万吨,增产200万吨;阿根廷2180万吨,增产740万吨 ;印度1550万吨,增产190万吨;印度尼西亚1240万吨,增产80万吨;加拿 大1060万吨,增产160万吨;南非710万吨,增产20万吨。 3.大米生产 大米产量为4.297亿吨,比上年增产110万吨,增长0.3%。总体来看, 2007年亚洲的增产主要受到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大稻谷生产国增产的 推动;预计伊朗、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和泰国也将增产。非洲产量略有 缩减,主要原因是预计科特迪瓦、马里和尼日利亚收成不佳,抵消了几内亚 和马达加斯加的增产,虽然本年度该区域降雨十分充沛,但降雨时间分布非 常不均,降低了稻谷单产,使增产希望落空。美国由于单产创纪录,2007年 将增产1.6%。在其他地方,欧洲稻谷产量可能变化不大,拉丁美洲和加勒 比以及大洋洲将减产。 分国别或地区来看,大米产量居前几位的国家或地区是:中国1.271亿 吨,占世界大米总产量的29.61%,比上年增产90万吨;印度9330万吨,增 产50万吨;印度尼西亚3470万吨,增产40万吨;越南2370万吨,减产20万吨 ;孟加拉国2700万吨,增产10万吨;泰国2020万吨,增产10万吨。此外,巴 西760万吨,减产30万吨;日本720万吨,减产60万吨;美国630万吨,增产 10万吨;韩国450万吨,减产20万吨。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