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精)

城门开(精)
作者: 北岛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7.60
折扣购买: 城门开(精)
ISBN: 9787108053046

作者简介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担任主编至今。自1987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获得多种**文学奖项及荣誉。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现与家人定居香港。 履历:诗选1972--1988 在天涯:诗选19**--2008 波动 时间的玫瑰 蓝房子 午夜之门 青灯 城门开 古老的敌意

内容简介

光与影 2001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 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 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 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 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 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 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 ,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什么,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在儿时,北京的夜晚很暗很暗,比如今至少暗一 百倍。举个例子:我家邻居郑方龙住两居室单元,共 有三盏*光灯:客厅八瓦,卧室三瓦,厕所和厨房共 用三瓦(挂在毗邻的小窗上)。也就是说,当全家过年 或豁出去不过*子的话,总耗电量才不过十四瓦,还 没如今那时髦穿衣镜环形灯泡中的一个亮。 这在三不老胡同1号或许是个**的例子,可就 全北京而言,恐怕远低于这个水平。我的同学往往全 家一间屋一盏灯,由家长实行“灯火管制”。一拉灯 ,那功课怎么办?少废话,明儿再说。 灯泡一般都不带灯罩,昏黄柔润,罩有一圈神秘 的光晕,抹掉黑暗的众多细节,突出某个高光点。那 时的女孩儿不化妆不打扮,反而特别美,肯定与这灯 光有关。*光灯的出现是一种灾难,夺目刺眼,铺天 盖地,无遮无拦。正如养*场夜间照明为了让母*多 下蛋一样,*光灯创造的是白天的假象,人不下蛋, 就*不得安宁,心烦意乱。可惜了的是美人不再,那 脸光板铁青,怎么涂脂抹粉也没用。其实*害*深的 还是孩子,在*光灯下,他们无处躲藏,失去想象的 空间,过早迈向野蛮的广场。 据我们物理老师说,当人进入黑暗,短短几分钟 内视力可增至二十万倍。看来黑暗让人洞若观火。灯 火本来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但这进化一旦过了头 ,反而成了睁眼瞎。想当年,我们就像狼一样目光敏 锐,迅速调节聚焦:刷——看到火光,刷——看到羊 群,刷——看到无比美好的母狼。 要说当年“四眼儿”多,除了灯光条件,*主要 是与学习态度有关。那时同学争论中胜方*有力的论 证是,农村黑灯瞎火,怎么倒没几个“四眼儿”?尽 管学校提供晚自习室(包括空间与充足的灯光),可挡 不住靠时间差出人头地的,*挡不住在正统知识外看 闲书的,如一凡,钻被窝用手电筒读《红楼梦》,早 早加入“四眼儿”的行列。 当年北京路灯少,很多胡同根本没路灯,即使有 ,也相隔三五十米,只能照亮路灯跟前那点儿地盘。 大人常用“拍花子”来吓唬我们。所谓“拍花子”, 指的是用***绑架拐卖孩子。这故事本身就是迷魂 药,让多少孩子困惑,谁也说不清细节,比如用什么 玩意儿在脑袋上一拍,孩子就自动跟坏人走了?要有 这****,**不是早就解放了?没准儿是解放前 某个犯罪案例,在口头传说中添油加醋,顺着历史的 胡同一直延伸到我的童年。 对夜行人来说,路灯与其是为了照亮,倒不如说 为了壮胆。他一边骑车一边哼下流小调,叮当按铃。 一旦某个路灯憋了,或被孩子用弹弓打碎,他就慌了 ,开骂,捎上祖宗八代。 路灯少,出门得自备车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 骑车还有用纸灯笼的,有侯宝林的相声《夜行记》为 证。那时大多数用的是方形手电式车灯,插在车把当 中。再**的是磨电灯,即用贴在瓦圈上的小磙子发 电。由于车速不均,车灯忽明忽暗。那可是北京夜里 的一景。 五十年代末,长安街竖起了现代化集束路灯。华 灯初上,走在长安街上特别自豪,心明眼亮,似乎一 眼就能望见***。相形之下,胡同灯光*加暗淡 。一离开那康庄大道,就又迷失在北京胡同无边的迷 宫中。 我自幼和弟弟妹妹玩影子游戏,两手交叉,借灯 光在墙上变幻成各种动物,或弱小或凶猛,追逐厮杀 。后来谁也不愿意扮兔子。弱肉强食,连影子游戏背 后都有权力意志,*纵者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 对孩子来说,黑暗的*大好处就是捉迷藏。一旦 退到灯光区域外,到处可藏身,尤其犄角旮旯。刚搬 进三不老胡同1号,院里还有假山,奇形怪状的太湖 石夜里疹人,说什么像什么。那是捉迷藏的好去处。 捉、藏双方都肝儿颤——谁能保证不撞上郑和或那帮 、r环的幽灵呢?听那带颤音的呼唤就透着心虚:“早 看见你*啦,别装蒜,快出来吧——”待冷不丁背后 一声尖叫,全都一身*皮疙瘩。 …… P1-4

《城门开》是一本北岛写的生活类书籍名。讲述: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作者,阔别家乡十三年后重回北京,发现他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同时,作者也把我们带回到他儿时的游戏中,带回到他的读书生活中,带回到他的母校,带回的"大串联"的旅途……他重建了这座"孩子们熟知四季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北岛以散文形式对故乡北京的追忆与叙写,充满了生活的细节、丰富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这是一部记忆之书,眷恋之书,是北岛对已逝岁月的拯救式重现,对物是人非的抗议,对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挽歌。
  《城门开》是北岛随笔集的精华,全书12篇,由目录可看出构思的完整而精巧:由抽象到具象,由空间到时间,由童年到青年,由友情到亲情,由个人到**……*后一篇《父亲》是全书的华彩,是北岛对自己前半生以及其间经历的所有人与事的追悼。
  关于20世纪中间时段的北京,《城门开》**是抗鼎之作,它承载的历史和信息如此丰富,寄托遥深,感慨无限,虽出之于散文笔法,却实在是一**人视角、一唱三叹的挽歌谣曲:对一个城市,对一个时代,对已逝的生命。

书籍目录

序:我的北京
光与影
味儿
声音
玩具与游戏
家具
唱片
钓鱼
游泳
养兔子
三不老胡同1号
钱阿姨
读书
去上海
小学
北京十三中
北京四中
大串联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