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商品参数
| 69.00 |
出版单位: | 人民邮电 |
出版时间: | 2023年12月 |
开本: | 16开 |
作者: | 闫洪丰 等 |
页数: | 0 |
ISBN书号: | 9787115627445 |
内容介绍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心理建设从侧重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始转变为在其基础之上面向个体、 群体、 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并逐步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在实现社会安定和谐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缘起、发展的政策脉络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详细解析,为学界加强理论研究,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解析与参考。 本书适合各级 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及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目录
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基本含义 9
1.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 9
1.1.1 政策脉络 9
1.1.2 政策语境 21
1.2 全面准确认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概念内涵 25
1.2.1 概念界定 25
1.2.2 内涵特征 28
1.2.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34
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回顾 37
2.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总结 38
2.1.1 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38
2.1.2 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全周期社会支持 38
2.1.3 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打造全过程“心治”链条 38
2.1.4 各类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培育发展 39
2.1.5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保障机制探索完善 39
2.1.6 各地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39
2.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40
2.2.1 认识有待提高、观念有待转变 40
2.2.2 工作机制需畅通有效,各部门联动亟需强化 40
2.2.3 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服务能力与水平尚待提升 40
2.2.4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法治化尚需加强 41
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41
3.1 一个中心 42
3.1.1 以人民为中心 提供全方位社会支持 42
3.1.2 以人民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3
3.2 两个定位(结合) 44
3.2.1 与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 传统文化相结合 44
3.2.2 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 须相结合 47
3.3 三个分类(兼顾) 48
3.3.1 事前、事中、事后兼顾 48
3.3.2 微观、中观、宏观兼顾 50
3.3.3 全体人群、心理亚健康人群、特殊重点人群兼顾 51
3.3.4 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兼顾(查重反馈,该部分已经经过有效降重) 52
3.3.5 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提升素质相兼顾(查重反馈:均为政策与原创内容) 59
3.3.6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文明相兼顾(查重反馈:均为政策与原创内容) 60
3.4 四大系统 60
3.4.1 机关企事业单位系统 60
3.4.2 学校教育系统 61
3.4.3 医疗卫生系统 62
3.4.4 基层社区及农村系统 63
3.5 五大要素 63
3.5.1 人 63
3.5.2 财 65
3.5.3 物 65
3.5.4 机构 66
3.5.5 机制 66
3.6 六大内容体系 68
3.6.1 社会心理服务科普宣教体系 68
3.6.2 社会心理服务测评体系 69
3.6.3 社会心理服务教育培训体系 70
3.6.4 社会心理服务咨询服务体系 71
3.6.5 社会心理服务危机干预与管理体系 72
3.6.6 社会心理服务保障与评估体系 72
3.7 七个人才培养模块 73
3.7.1 基础模块:心理、社会工作、社会治理 74
3.7.2 提升模块:政策规范、文化特色、运营服务 75
3.7.3 实践模块 76
3.8 八层全周期社会支持系统 77
3.8.1 自我支持 77
3.8.2 家庭支持 78
3.8.3 亲朋邻里(同事同学)支持 78
3.8.4 社区(村)组织(单位)及领导支持 78
3.8.5 专业机构(行业组织)支持 79
3.8.6 法治支持 79
3.8.7 社会文化支持 79
3.8.8 生态环境支持 80
4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80
4.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心理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 81
4.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83
4.2.1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实要求 83
4.2.2 提升治理效能的心路径 84
4.2.3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心”方式 86
4.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 88
4.3.1 更系统的思维方式 88
4.3.2 更科学的管理方式 89
4.3.3 更优化的工作模式 91
4.3.4 更幸福的生活方式 92
4.3.5 更全面的支持系统 92
5 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94
5.1 以六个“ 须坚持”为统领 94
5.1.1 须坚持人民上 94
5.1.2 须坚持自信自立 95
5.1.3 须坚持守正创新 96
5.1.4 须坚持问题导向 97
5.1.5 须坚持系统观念 98
5.1.6 须坚持胸怀天下 99
5.2 建立党委领导、 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业支持、群众受益的科学长效工作机制 100
5.2.1 党委领导是核心 100
5.2.2 负责是关键 100
5.2.3 部门联动是保障 101
5.2.4 社会参与是基础 102
5.2.5 专业支持是支撑 103
5.2.6 群众受益是效果 104
5.3 全面加强各领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04
5.3.1 夯实基层社区及农村系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04
5.3.2 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07
5.3.3 全面加强学校教育系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08
5.3.4 完善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09
5.3.5 进社会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110
5.4 全面构建全周期社会心理服务支持系统 112
5.4.1 积 开展个体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 112
5.4.2 健全完善家庭支持的重要枢纽作用 113
5.4.3 打造亲朋邻里互助的多元支持网络 113
5.4.4 构建组织单位支持的职工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114
5.4.5 提高社会专业机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 115
5.4.6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法治化保障 116
5.4.7 加强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支持作用 117
5.5 切实加强重点人群社会心理服务 118
5.5.1 加强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 118
5.5.2 完善老年人、妇女和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 118
5.5.3 重视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 119
5.5.4 关注重大突发事件后受影响人群的心理服务 120
5.5.5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 123
5.6 探索应用复合型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124
5.6.1 培养各行各业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队伍 124
5.6.2 赋能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 提升社会治理质效 125
5.6.3 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规范心理咨询专业队伍 126
结语 128
附录一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理论模型 130
1. 共同体模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定义与内涵 131
2. 金字塔模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131
3. 同心圆模型:全周期社会心理服务和社会支持系统 132
4. 阶梯模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133
5. 漏斗模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认识误区 133
6. 鱼缸模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系统观 134
7. 三叶草模型: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134
附录二 政策 136
1. 关于印发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136
2.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143
作者介绍
心理咨询督导专家,北京大学心理教育和咨询中心特聘副主任兼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青年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学会职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事业心理援助计划协会(EAP)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