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滇池飞出的旋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从滇池飞出的旋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作者: 谷应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从滇池飞出的旋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ISBN: 9787556043835

作者简介

谷应,女,1937年生,祖籍贵州安顺。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到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五年后执教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70年调天津文化局,先后任《天津文学》《新港》《小说导报》编辑。现为天津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半数作品以困境中的少年儿童为主人公,《空心孩子》《危险的年龄》《白魔祭坛上的童男童女》《中国承诺》是其代表。崇尚生活美与艺术美是她另一部分作品的主调,以中国新音乐先驱聂耳为主人公的长篇传记小说《从滇池飞出的旋律》、集56个民族儿童手工图片与采风散文为一体的读物《中国孩子的梦》则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内容简介

第一章成春堂 谁也说不清这些狭窄的小街是什么年代形成的。 它们大都坐落在闹市边缘。闹市是那般喧嚣繁乱,而 它们,因为没有招徕顾客的大铺面,行人稀少,幽静 得像一弯林中小溪。那铺在路面的鸭青色石条,那暗 褐色带浅浮雕的、早已倾斜的板墙,那糊着绵纸的、 万字纹或冰裂纹的窗格,还有那斜度很大的、长长伸 出来遮过人行道的屋檐,都被岁月留下了苍老的痕迹 。古朴苍老之中,又透出些勃勃生机,那是由缀满街 面的花木传递的。小街的住户有个世代相传的习性, 总是在一切能够养花的盆盆罐罐里养花,总是把养着 花的盆盆罐罐摆在一切能摆的地方。于是,窗台上、 楼梯口、房檐下、人行道边就挤满了山茶、玉簪、珠 兰、萱草、鸡冠花、粉团花、栀子花……金银花的藤 蔓常从廊檐下伸出来,摇摆着,拂拭行人的面颊;钉 在门框上的肥厚的仙人掌旺盛地分蘖出小掌片,开出 淡金色的小花…… 瑞仕街是这些小街中的一条。街半腰处有一家不 起眼的药铺,门框上方悬着块漆皮剥落的松木招牌, 正楷书着:成春堂。 这药铺多么小啊。进得门,左侧是柜台,右侧勉 强能容下两条木凳——是让顾客等候取药或就诊时坐 的。柜台一端摆着捣药的铜罐及镇药方用的乌木药尺 ,另一端伏着小猫般大的一尊石狮子。狮口中噙着一 粒红色石球。据说这狮子是替药王品尝百药的“信兽 ”,因品尝大黄过量,腹泻而死。卖药人塑其神身供 奉于药房内,是想表明他们和这信兽一样具有为普天 下病人牺牲自我的精神吧。石狮后侧是几架药柜,柜 顶排着四五只青花瓷罐。柜台后放张旧藤椅,是药铺 主人兼医生的坐处。和人们习惯的印象不同,这张藤 椅上坐着的不是身穿长袍马褂的秃顶老先生,而是一 位身着素裙、脑后挽个圆髻的中年妇人。额头很高, 淡眉毛下面一双圆眼睛略略下斜。妇人神态温和而疲 倦,两手不停地包药,直到柜台上聚起高高的一堆。 包完药,又拿出一笸箩纽袢匆匆地缝着。做这些活计 的同时,还不时地对在厨房里淘米洗菜的女儿下达指 示,并且“遥控”着坐在屋角小竹凳上、用红土写方 块字的一个五岁左右的娃娃。娃娃写字时倒很专心, 写完字可就坐不住了,仰起小脸,一双乌溜溜的窄长 黑眼睛东瞅瞅、西瞧瞧,过会儿竞登上板凳爬上柜台 ,边学鸡叫边往下“飞”。然后骑上小竹凳,吆喝着 这匹“竹马儿”,满屋奔驰。 “莫吵,信儿。”母亲说。她喜欢孩子玩得这么 开心,却不能不为了保持药铺的安静制止孩子耍闹。 孩子扔下“竹马儿”,可并不停止旋转、冲闯。 他抓起一管铜笔帽,挨个儿敲打药柜抽屉上的铜环。 每敲响一个,就惊喜地大喊:“妈妈,听唦,铜环环 唱歌喽,说话喽,吵架喽!吔——它们混在一起喽… …” “莫吵,信儿,客人来了。”妇人急忙把孩子拖 到身边,迅速地替他擦去脸上的泥垢,又急忙把笸箩 塞到柜台底下。她不能让病人看到成春堂的主人兼医 生在缝纽袢,那是很不光彩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