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典藏本)(精)

江湖丛谈(典藏本)(精)
作者: 连阔如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60.84
折扣购买: 江湖丛谈(典藏本)(精)
ISBN: 9787101075151

作者简介

连丽如,1942年出生,著名评书艺术家,连阔如之女。继承和发展连派评书艺术,曾在电视台、电台录制播出十几部长篇评书,被广电部评为“优秀演播艺术家”。曾四次出访新加坡,两次出访马来西亚,传播评书艺术。2002年出访美国,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处做讲座及示范表演,并荣获“史密斯国际年会表演奖”。主持播讲大型电视艺术片《听书、看戏、话三国》,录制出版评书音像制品《东汉演义》、《三国演义》、《大隋唐》、《红楼梦》、《康熙私访》、《雍正剑侠图》、《鹿鼎记》等,口述并整理出版《东汉演义》、《评书三国演义》、《雍正剑侠图》、《康熙私访》等。 连阔如(1903—1971),著名评书艺术家、曲艺活动家。北京人,满族,原名毕连寿。1927年开始说书生涯。他虚心好学,记忆力强,刻苦钻研,创立了自己独到的表演风格,人们称赞他“见识实在,胜人一筹”。 上世纪30年代末,他在北京的商业电台连续播讲《东汉》,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誉。此外,他还在电台连播《三国》、《水浒》、《西汉》、《隋唐》、《明英烈》等评书,皆书情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灵动。 他说书时台风潇洒,神完气足,语重声宏,口齿清晰。尤其是《东汉》、《三国》、《水浒》三大书目,经过他认真揣摩,反复加工,成为连派评书扛鼎之作。《东汉》的打功、《三国》的评讲、《水浒》的民俗,被公认为连派评书的经典标志。 1938年,他以云游客为笔名,出版《江湖丛谈》一书,其中收录了丰富的评书史资料。

内容简介

著者自幼在外奔走,自谋衣食,对于江湖中的事儿有个一知半解,所 以著述这部《江湖丛谈》。 本书内有“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 ”、“彩”、“挂”、“评”、“团”、“调”、“柳”八小门。内容包 括的是: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香面”的、卖“膏药”的、 卖“刀伤药”的、卖“眼药”的、卖“虫子药”的、卖“牙疼药”的、挑 “汉册子”的、卖“戏法”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跑 马戏”的、“修脚”的、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算“鸟儿卦 ”的、“相面”的、“哑相”的、“灯下术”的、说“相声”的、唱“大 鼓书”的、唱“竹板书”的、说“评书”的、卖“胰子”的、卖“避瘟散 ”的、“拉洋片”的,等等行当,不下百数十种。 此外,尚有两门,一为“骗术门”,一为“穷家门”。并有江湖黑幕 、江湖人规矩、艺术变迁、艺人小传、艺人传流支派、艺人道义、各省艺 人团体的组织、艺人的沿革。谨将内容用概括方式,先向阅者报告明了。 由江湖人之“春点”作为首谈。什么叫做“春点”呢?读书人离不开 字典、字汇、《辞源》等等书籍。江湖之人不论是哪行儿,先得学会了春 点,然后才能够吃生意饭儿。普通名称是“生意人”,又叫吃“张口饭” 的。江湖艺人对于江湖艺人称为“老合”。敝人曾听艺人老前辈说过:“ 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由这两句话来作 证,江湖的老合们把他们各行生意的艺术看得有泰山之重。 江湖人常说,艺业不可轻传,教给人学得容易,那会不值一文半文, 丢得更易。江湖艺术是不能轻传于人的,更不能滥授给他人。不惜一锭金 ,都舍不得一句春。据他们江湖人说,这春点只许江湖人知道,若叫外行 人知道了,能把他们各行买卖毁喽,治不了“杵儿”(江湖人管挣不了钱调 侃儿说治不了杵儿)。 果子行、油行、肉行、估衣行、糖行,以及拉房纤的、骡马市里纤手 ,各行都有各行的术语,俗话说叫“调侃儿”。江湖艺人管他们所调的侃 儿,总称叫做“春点”。今例举一事,阅者诸君便知那春点的用处。譬如 ,乡村里有个摇铃儿卖药的先生,正被一家请至院内看病。这卖药的先生 原不知病人所患的是何病症。该病人院邻某姓是个江湖人,他要叫卖药的 先生挣得下钱来,先向卖药的先生说:“果食点”是“攒儿吊的粘啃”。 卖药的先生不用给病人诊脉,便能知道这家有个妇人,得的是心痛之病。 原来这“果食点”,按着春点的侃语便是妇人,“攒儿吊的粘啃”便是心 口疼的病症。然后卖药的先生给病人一诊脉,把病原说出来,说得很对。 病人哪能知道,他们院邻暗含着“春”给那卖药先生啊!花多少钱也得买 他的药啊。这卖药的先生,得了病人邻居用“春点”把病人所得的病“春 ”给他,能够不费劲儿挣得下钱来。简捷地说,这就是江湖人用春点的意 义。往浅处说是那个意思;往深处说,如同长江大海,用莫大焉。可是这 春点用在一处,成为三种名词,前说江湖人调侃儿的术语为春,至于点之 用处和意义,容谈到艺人的艺术类再为详谈。今将江湖中的春点先行录出 ,然后再分门别类述谈。 管男子调侃儿叫“孙食”,媳妇叫“果食”,老太太叫“苍果”,大 姑娘叫“姜斗”,小姑娘叫“斗花子”,小男孩叫“怎科子”,管父亲叫 “老戗儿”,管母亲叫“磨头”,管哥哥叫“上排琴”,管兄弟叫“下排 琴”,管祖父叫“戗儿的戗”,管祖母叫“戗的磨头”,管妓女叫“库果 ”,管良家妇女叫“子孙窑儿”,管男仆叫“展点”,管女仆叫“展果” ,管当兵的叫“海冷”,管侦缉探访叫“鹰爪”,管小绺叫“老荣”,管 和尚叫“治把”,管老道叫“化把”,管尼姑叫“念把”,管做官的叫“ 冷子点”,管大官儿叫“海翅子”,管外国人叫“色唐点”,管乡下人叫 “科郎码”,管傻人叫“念攒子”,管疯人叫“丢子点”,管嘎人叫朗不 正”,管好人叫“忠样点”,管好色的人叫“臭子点”,管有钱的财主叫 “火点”,管穷人叫“水码子”,管好赌钱的人叫“銮把点”,管天叫“ 顶”,管地叫“躺”,管东叫“倒”、西叫“切”、南叫“阳”、北叫“ 密”,刮风叫“摆丢子”,下雨叫“摆金”,下雪叫“摆银”,管房叫“ 塌笼”,管店叫“窑儿”,管阴天叫“插棚儿”,管打雷叫“鞭轰儿”, 管吃饭叫“安根”,管挨饿叫“念啃”,管拉屎叫“抛山”,管“走吧” 叫“窍”,管打架叫“鞭托”,管害怕叫“攒稀”,管肉叫“错齿子”, 管马叫“风子”,管牛叫“岔子”,管驴叫“金扶柳”,管买酒叫“肘山 ”,管喝酒叫“抿山”,管喝醉了叫“串山”,管烧酒叫“火山”,管黄 酒叫“幌幌山”,管茶馆叫“牙淋窑儿”,管娼窑叫“库果窑儿”,管水 叫“龙宫”,管兔儿叫“月宫嘴子”,管老虎叫“海嘴子”,管龙叫“海 条子”,管蛇叫“土条子”,管桥叫“悬梁子”,管梦叫“团黄粱子”, 管牙叫“柴”,管字叫“朵儿”,管笔叫“戳子”,管刀叫“青子”,管 枪叫“喷子”,管放枪叫“喷子升点儿”,管药叫“汉壶”,管跑了叫“ 扯活啦”,管人死了叫“土了点啦”,管妇人怀孕叫“怀儿怎啦”,管寡 妇叫“空心果”,管麻子脸叫“梅花盘”,管俊品人物叫“盘儿嘬”,管 人长得丑陋叫“盘儿念嘬”,管野妓叫“嘴子”,管车叫“轮子”,管衣 裳叫“挂洒”,管穿得阔绰叫“挂洒火”,管穿破衣裳的叫“挂洒水”, 管当铺叫“拱页瓤子”,管卖当票的叫“挑拱页子”的,管表叫“转枝子 ”,管帽子叫“顶笼”,管大褂儿叫“通天洒”,管裤子叫“登空子”, 管鞋叫“踢土儿”,管袜子叫“熏筒儿”,管瞎子叫“念招点”,管社会 里的人不明白江湖事的叫“空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