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9.56
折扣购买: 不景气不气馁(20位中外企业家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ISBN: 9787508616841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上海交通大学EMBA课程教授,“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大败局Ⅱ》(2007年),《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2007年、2008年),《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卷)(2009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7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及“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奖。
瘦鹅与经济危机中的机遇 【观点】 “瘦鹅胃口奇佳,消化能力又强,虽然瘦弱却有很强的生命力,也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有东西吃,它就立刻能肥壮起来。”——王永庆 【核心提示】 人在某些时候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危机与困难,比如战争。当王永庆正 准备大干一场时,台湾在日本统治下强行实施集约化管理,企业无法延续 不说,连人的生存都变得困难。普通人大多会怨天尤人,但王永庆却能在 非常状况下找到金矿——他发现了瘦鹅。真正的企业家总能在非常规状况 下发现机遇。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1941年,日本的侵略战争正在亚洲大地上残忍地进行,已被日本统治 了47年的台湾更是被誉为“理想的殖民地”。日本为了强化统治,实行严 厉的经济管制,人为地制造了台湾民营企业的经济危机。王永庆后来回忆 道:“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日本实行配给制度,粮食的供应采取‘共精 共贩’的方式,即把稻米集中在一两家碾米厂加工。嘉义原有12家规模不 一的碾米厂,在新制度下仅留下两家,其余一律关门。”王永庆当时经营 的碾米厂,比日本人经营的工厂效益高很多,但却在被关闭的阵营中。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王永庆自然无法与法令对抗,但他却在一个很小 的事例中明白了影响其一生的道理。 当时人民生活疾苦,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养殖鸡鸭鹅补贴家用,但配给 制下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鸡鸭自然更加吃不饱,只能让它们到野外吃草 。一般说来,一只鹅养到4个月就会有5~6斤重,可当时的4个月下来,每 只鹅都只有两斤重,瘦得皮包骨头。那时,王永庆到乡下看到这些骨瘦如 柴、价值偏低的鹅群,心中想着:如果他能找到饲料的话,养鹅的问题就 能解决了。与此同时他观察到:当时农村收割了高丽菜之后,都把菜根和 粗叶丢在菜园里,于是他便雇人捡回那些菜根和粗叶,再向“共精共贩” 的碾米机构购买碎米和稻谷,混合起来制作成鹅的饲料。 王永庆买回很多瘦鹅,用他特制的饲料喂养,两斤重的瘦鹅一遇到食 物就猛吃,直撑到脖子为止,稍微消化些又开始猛吃。如此,经过王永庆 两个月的喂养,瘦鹅就能长到7~8斤,非常肥大。 这一事件令王永庆信心十足,他在后来的多个场合说:“瘦鹅饿不死 ,我们就一定会有发展。我们中国人天生有强韧的潜在能耐,瘦鹅瘦,不 是鹅的问题,而是养鹅的人不懂饲养,一旦有东西吃,瘦鹅便能迅速肥壮 。” 经济危机之下,很多企业都如瘦鹅一般,营养不良、价值被低估,但 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一旦经济回暖,企业便又会迅速强盛。而在 大家普遍低迷的时刻,最好能乘机收购回一些“瘦鹅”,加以合理地“喂 养”,这是打着手电筒都找不到的机遇,危险与机遇仅仅隔了这么一层窗 户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观点】 “经济景气时,每家公司都有盈余,但如果这样就自我满足的话,是 很可怕很危险的。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艰 难,只怕没有计划,不怕起步慢。”——王永庆 【核心提示】 企业家是天性贪婪的动物,在任何时刻都要追求更低成本、更高效益 。但人在发展大好的情况下往往会放松警惕,危机到来时便会走人崩溃的 边缘。王永庆能做成“经营之神”,并且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他能看得比 一般人、一般企业家更深远。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1970年,台湾依靠美国的援助,工业迅速崛起,“亚洲四小龙”成为 世界研究课题的对象。台塑集团作为工业企业的代表,发展神速:营业额 和效益节节攀升,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即便如此,王永庆也看到了很多的 问题。 在一次内部的干部培训会上,王永庆先是问了在座的员工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们公司现在绩效不错,各个事业部都有盈余,那么大家觉 得危机在哪里?”其实那是一次表彰会,所有的干部都交上了好看的财务 报表,但王永庆却给所有人浇了一盆冷水。接着自己的提问,王永庆回答 道:“那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赢利的数字是否合理。”紧接着,他表达了 自己的核心观点:“经济景气时,各事业部都有盈余,如果我们认为这样 就可以自我满足的话,是很可怕、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古人说,人无远 虑,必有近忧。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艰难,只怕没有计划,不怕起步慢。 ” 王永庆的这番观点,只是他诸多讲话中很平常的一次表达,但却有着 非常深远的意义,台塑集团之所以能抵御各种危机,事先防御是始终绕不 开的重要原因。一个关于扁鹊的故事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道理:有人夸扁鹊 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是当时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但扁鹊却回复说 ,他有两个大哥,名声没他大,医术却比他更高明,因为他的二哥能在人 生大病前便给出建议从而避免疾病产生,而大哥更能在平时就给出预防措 施,由此使人健康延年。 王永庆无疑也深谙此道,他举过一个切身的例子来说明未雨绸缪的重 要性,1954年他在台湾新东创立了台塑集团的分公司,生产PVC家庭用品, 是当时台湾第一家PVC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从事PVC制品的工厂已将近 50家。王永庆说:“台湾20年发展,企业兴亡此起彼伏。有些大企业,一 般是公认的最健全、最有希望的企业,结果却倒闭了,有些企业天时地利 ,一帆风顺,但由于企业必然会发生竞争,有钱赚,开设的厂就多。竞争 的结果就会变成,天时地利不足时,必须依靠管理妥善、计划周详才能生 存,否则好景就不会长,结局也可以想象。” 也就是在那次培训会上,王永庆道出了他日思夜忧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一定在永恒追求物美价廉。在企业发展过 程中,竞争肯定会愈加激烈,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追求产品的物美价廉, 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这个目标。王永庆说,要制造一种产品必须 分析各项开支,计算成本能否降低,以及应该得到多少利润才是合理的。 同时要分析未来市场的可能变化。展望企业的前途,就要有所谓中期计划 和长期计划,对于未来可能的变化都必须事前计划,准备周详,方能抢占 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制胜。 第二是员工薪资一定要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 工业初兴,工人工资维持在低水平状况,这与目前中国内地的状况异常相 似。台湾到20世纪70年代时,平均工资亦只有日本的1/3、香港的40%,低 劳动力成本为台湾制造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一时的繁荣。但王永 庆在这时已然看到了未来的变局。他对员工们讲道:“工业日渐发达,生 活水准日渐提高,人力的供应一定会逐渐缺乏,工资的提高是最自然的方 向,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有这个认识,并且应该提早准备,否则一旦唯一 的有利条件也失去以后,企业还未培育实力,基础仍未稳固的话,生存的 危机便会降临。” 王永庆时常提醒同仁,虽然公司目前有利润,但一定要经常自问:如 果他们的工资提升到与日本、香港一样的水平时,是否依然还有利润。他 也始终追求利润的合理性,认为“可怕的是既不知道是否合理,也不去了 解改善,又自认满意,那样注定无药可救”。 我们都知道保持原状就是退步,却不知道在竞争激烈的年代,进步慢 也是退步。 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