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8.10
折扣购买: 张晋张谦集校笺(清代诗人别集丛刊)
ISBN: 9787020159741
张晋(1629-1659),字康侯,号戒庵,明清之际著名的甘肃籍诗人,有《戒庵诗草》《集句》等诗集传世。顺治壬辰进士,曾任丹徒县知县,后因牵连到顺治丁酉科场案被杀。在当时颇具影响,与著名诗人宋琬、施闰章等有交往。张谦(1647-1680?),字牧公,张晋的四弟,以能诗与张晋并称,有诗集《得树斋诗》。 校笺者赵逵夫(1942—),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楚辞学家、文献学家、先秦文学研究专家。出版过《屈原和他的时代》《屈骚探幽》《古典文献论丛》《读赋献芊》等重要著作。
古詩十三首 其一 風騷久淪替,舉世事雌黃。轟轟蒼蠅聲,而竟溷宮商。萬喙爭鳴起,天地爲之荒。李杜名千古,夫豈在文章!冥心會真灝,有路接混茫。羲文致龍馬,舜樂下鳳凰。二者是吾師,寤寐以相將。總評 青蓮得此同志。 其二 長安無所愛,所愛玉壺清。十千沽一石,乃復同友生。秋風窗外竹,春雨樹邊鶯。陶然盡浮拍,而得見性情。孰爲天下士,孰爲海内名!此中天地別,坦腹有誰爭?總評 此等詩全首看佳,逐句看亦佳。入《十九首》中,復何能辨! 其三 日月既盈昃,陵谷亦變遷。人生天地内,誰能至百年?運會良有適,所當任自然。胡爲日役役,石火爭後先?麝以香而斃,膏以明而煎。勿言負奇特,奇特多不堅。抱樸復含醇,豈爲俗累牽?玄鶴有時下,終當凌紫烟。總評 味古矣,又純是道氣。可見古來無不得道騷人。 其四 世人薄古道,結交須黃金。下馬一握手,天地變晴陰。王孫垂青綬,公子耀華簪。巢許豈無後?世世居山林。傷哉鮑管死,至今無同心。我少逢時意,胡不歸遙岑!好花且弄笛,明月復彈琴。愛惜此雙耳,祗可聽春禽。總評 讀此覺東野“家家朱門開,得見不可入”志氣太卑。 其五 長安開甲第,日日宴嘉賓。車馬門前列,絲竹堂上陳。金盤薦甘脆,寶案羅奇珍。瓊杯葡萄香,氍毹夜夜春。大婦花燦爛,小婦玉嶙峋。歌舞無前代,天然掌上身。墻外飢兒哭,公子反生嗔。豈知行乞者,昔亦錦繡人!總評 現前指點,詩中禪悟。或疑此首太露,不知不如此不足淡人爭逐之心。 其六 西山爽氣佳,四圍青不絕。拄笏望遙深,其中信高潔。老僧臥白雲,不問玄黃血。石磬一聲寒,寂寂無可説。我欲往從之,嗅冰復嚼雪。竹月與梅風,聊以遂吾拙。誰能昧性靈,而去附炎熱。總評 夢醒黃粱,百情淡盡,方有此省悟。 其七 才名動天下,終被俗人欺。當世重雄武,胡不擲毛錐。駿馬風飄忽,長劍雪陸離。出門路萬里,吐氣如虹霓。戰場聞金鼓,寒雲鎖大旗。臂挽十石弓,生擒反側兒。鄧禹東杖策,班超西出師。功勛非不貴,進退未知時。我若取斗印,還當訪安期。總評 此君家子房所以遠過蕭、韓萬萬也。 前 言 張晉(一六二九—一六五九),字康侯,號戒庵,明清之際臨洮府狄道縣人,是清初西北很有才華的年輕詩人。張謙(一六四一—一六八〇?),字牧公,張晉的四弟,曾隨張晉至丹徒,與江南的不少詩人有所交往,也留下了一些反映清初社會狀況的詩作。 張晉的作品既反映了明末的社會動亂和廣大知識分子思想轉變的過程,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清初統治階級採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政策和收買人心的手段,一步步鞏固政權,張晉後來也通過科舉考試出任丹徒縣令,但詩人對統治階級的劣政和官場腐敗行爲仍然有所揭露與抨擊。其詩風格豪放,激情澎湃,多感人之作。張晉今存作品雖經清中葉甘肅詩人吳鎮删選、重編 吳鎮(一七二一—一七九七),狄道人,字信辰,一字士安,號松崖,別號松花道人。歷任山東陵縣知縣、湖北興國知州、湖南沅州府知府。晚年主講蘭州蘭山書院,有《松花庵全集》十二卷。,但仍可從中看出作者一直關心國計民生的思想情懷。 …… (一)家世與生卒年 張晉出生於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書香之家。其父張行敏,字公孺,號大陸,明天啓辛酉(一六二一)舉人。曾任觀城(治今山東莘縣西南觀城鎮)令,甫三月以兵亂挂冠歸。聞甲申之亂,不食而死。康熙《臨洮府志》載,張行敏“年十三游泮,聰慧萬倫,淹貫六經百子”,“每嚴冬必捐家資煮粥施捨於市,郡人感頌之”。張行敏博學能詩,藏書甚富。孫枝蔚《張戒庵詩集序》云:“康侯尊公先生初仕爲茂宰,著詩甚富。”張晉《避賊十歌》云:“書廚書廚皆典要,千軸萬簽付荒草。我寢食此已十春,一旦委棄不忍道。”在《戊戌初度八歌》中説:“我父愛我如掌珠,手摘桐花飼鳳雛。”可見張晉的家庭,特別是他父親對他有著明顯的影響。 …… (二)生活的幾個主要階段與著述 張晉自言:“予詩皆十四歲以及二十以上之作。”(孫枝蔚《張戒庵詩集序》引)今所見《戒庵詩草》卷二《避賊十歌》自注:“明末時作。”考其事,作於順治三年,時晉年二十歲。因南明小朝廷尚在,故意如此含糊作注。又卷六《蘇幕遮·苦雪》自注:“十六歲作。”《望江南·元日》自注:“十八歲作。”其他均未注作時,大約都是二十歲以後的作品。十四歲時作品未收入,自然因爲内容較單薄或技巧不够純熟,而十五至十八歲之間作品收入甚少,當是一則技巧上畢竟未至爐火純青之程度;二則因爲那段時間正當明亡前後,作品反清思想過於明顯,大約在吳鎮重編之時大多被删去。已收入集中的一首詩、兩首詞都是表現較爲含蓄的,但也不難看出作者當時的思想情緒。…… 二、張晉詩的思想内容 張晉詩題材廣泛,思想深刻,感情激蕩,攖搖人心;帶有浪漫的風格,又與當時的社會息息相關。這些作品對於我們瞭解明清之際的社會狀況及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情緒,都是有意義的。 (一)關心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 …… (二)對明朝的懷念,與對清朝統治者的接受 …… (三)張晉詩歌創作所反映出的文學觀念 …… 三、張晉詩的藝術特色 (一)風格的多樣性與基本特征 …… (二)激情奔放,氣勢磅礴 …… (三)蒼涼蕭瑟,深深的憂鬱之情 …… (四)張晉詩歌風格形成的歷史根源與社會基礎 關於張晉詩悲壯豪放風格的形成,前人評論中已有過解釋,如本文開頭所引劉湘《跋》語、孫枝蔚評語所言,都是講得有道理的。綜合考慮,我認爲應從三個方面去看: 第一,同所處時代有關。……& 第二,西北雄豪悲壯詩歌傳統的續承和豪俠粗獷性格的體現。…… 第三,飽讀詩書,胷懷大志,詩歌多存本色。…… 四、張謙的生平與創作 …… 五、張晉、張謙詩的傳本與著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