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精)

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精)
作者: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译者:李源|校注:罗庆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6.52
折扣购买: 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精)
ISBN: 9787508078205

作者简介

依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普及家”(不列颠百科全书语)。早年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典籍是她一生的爱好。她在慕尼黑大学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成为在慕尼黑大学求学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写作。著作有:《希腊精神》《罗马精神》《以色列的先知》《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神话》《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上帝的代言人》和《希腊的回声》。

内容简介

《旧约》不是本容易读的书,往往非常难。它出 于众人 之手,由许多不同的人写下,而且一再地重写。编订 再编订 的工作持续长达几百年,中间还不断有新内容加入。 那时候 的千百年里,都没有要求文字必须保持原作者写下时 的样子 的观念。原作者一般都是匿名,到底是谁也根本不重 要。编 订者或者抄写者可以自由地加入内容,事实上他们有 责任在 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进原作,灵活掌握,加入更有说 服力的 训导或者实例。《旧约》是上帝无可更改的话,这个 观念在 《旧约》的成书史上出现得很晚,要等到耶稣死后若 干年,也 就是公元后而不是公元前。由于虔诚的人们总要不断 地让 《旧约》更有教益,它也就有了一个生长的过程,把 这个生长 和后来的情况对照,所谓《旧约》经文神圣不可改变 ,每个字 母都神圣得永远无可更改,其实是有点古怪的。直到 后一种 情况出现,《旧约》的任何修订都合乎预期。 这种添加内容的自由,结果之一就是经文说法互 不相 容,给读者制造了很大麻烦。读到一节和刚读过的经 文直接 冲突的经文,还会让人觉得困惑和愤怒。只有明白了 《旧 约》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这种冲突才不再让 人难 受。并不是上帝告诉写《旧约》的众人要想什么,他 们就会 想同样的东西。他们是些观点不同的个人,有时候甚 至截然 相反。这样,一处经文冲突也就仅仅意味着,某个虔 敬超过 逻辑的编订者,在某段他认为不合常规的文字中,加 入了他 认为的正统观点。 这种让原先的独立思想者符合正统的方法,在《 约伯 记》和《传道书》里可能最为典型。这两本书本来都 各自有 自己清晰连贯的主题,现在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读者 现在很难在里面找到什么连贯的线索,因为一再被毫 不相干 的说法打断,以至于连贯性反倒变得荒诞起来。最初 的《传 道书》本来只是极其冷酷地说明一个命题,也就是人 生既没 有目标也没有意义。它一上来便以旷古的雄辩开宗明 义: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 空。人 的一切劳碌,就是他在目光之下的劳碌,对自己有什 么益处 呢?”传道者认为,认真生活是极其可悲的,试图理 解生活的 想法也不过是上帝为难人类的手段:“我曾用智慧专 心寻求 查究天下所发生的一切事;原来神给予世人的,是劳 苦的担 子,叫他们为此烦恼。”保持清醒吧,不要觉得当个 聪明人比 当个笨蛋更好:“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加增 知识,就 加增痛苦。” 人死之后也就一了百了,虽然可能带个问号:“ 有谁知 道人的灵是往上升,牲畜的魂是下降而人地呢?”此 处也没 有什么真正的提示。“都出于尘土,也都归回尘土… …活人 还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一无所知……他们的爱,他 们的恨, 他们的嫉妒,都早已消失了。” 所以上帝总关照最优秀者的信念,根本就没有什 么保 证,经验表明事实恰好相反,“命运都是一样的:义 人与恶 人、好人与坏人”。当然,如果不再问为什么,还是 可以尽量 享受人生,算是有所获得,“快快乐乐地去吃你的饭 ,怀着高 兴的心去喝你的酒,和你所爱的妻子享受人生”。 这篇完全不从道德出发的作品,一再被苦恼的抄 写者们 修订,每一位抄写者都被原作者的才情和智慧折服, 因此无 法否认作品整体的伟大,同时却又认为作品必须对后 人起到 道德教诲的作用。这样原作的思路就无可避免地逐渐 隐去, 作品被虔诚涂抹得面目全非,无论是否恰当。于是在 “然后 我看见恶人得以埋葬,归人坟墓;行正直的人却与圣 地隔离, 在城中被人遗忘”之后,出现了并不协调的安慰读者 的话, “敬畏神的人,就是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的,必享福 乐…… 恶人却没有福乐……因为他在神面前不存敬畏的心” 。后 文中让人沮丧的断言,“有义人行义反而灭亡,有恶 人行恶 倒享长寿”,也由某个后来的编订者给加上了修正, “因为敬 畏神的人,都必避免这两个极端”。 这些后来的编订者们有时候相当过分。因为他们 知道 他们所加入的道德教训,非常可能与原作机智幽默的 愤世嫉 俗,一往无前热爱生活的同时对生活的恶又洞若观火 相比……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