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00
折扣购买: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ISBN: 9787550006607
卢志丹,潜心于家庭教育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投入了颇多关注和思考,已出版多部研究论述,如《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主》、《成功教子的46个关键点》,深受家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畅销不衰。
很多父母都发现,当孩子慢慢长大后,无论怎么 苦口婆心、唇焦舌敝, 孩子就是不听话,着实让人烦恼!于是,心烦气躁的 父母常常忍不住甩出这 样一句话——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其实 ,大多数情况下,是家 长还没有学会如何跟孩子说话。只有父母会说话,把 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孩 子才会听话。 记住: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 有位教育专家去外地探亲,要回北京了,小侄子 执意要和爷爷送她到火 车站。其实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侄子的妈妈不答 应。侄子就和他妈妈要 求了半天,但还是不被允许。 最后教育专家要走了,侄子“倔强”地要上公交 车送她,他妈妈当着很多 人的面上车拉他下去。弄得司机不知如何是好,教育 专家也很尴尬,没办 法,只好让司机先开车。 到了城里,孩子的妈妈还是不允许他去火车站, 这回孩子竟然先跑了, 搞得大家哭笑不得。教育专家只好劝他妈妈先回去。 他妈妈冲着跑远的儿子 丢下这么一句话: “回去看我不打死你!” 就在教育专家快上火车的时候,小侄子终于哭了 。教育专家问他为什 么?他说怕妈妈回家打他。教育专家听了心里酸酸的 …… 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白林放学后进门放下书包,就坐到了电视机前。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 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爸爸忍不住提醒起来:“儿子啊,你现在都是初 中生了,可不比小学生, 不能把时间都搭在这上面,你要抓紧时间学习……” “好了,好了,你别讲大道理了,我不愿听你说 话。”白林一边不满地说 着,一边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在家里,白林对学习抓得不够紧,爸爸经常要说 上他几句,可他总是这 样不爱听爸爸的话。为此,爸爸很纳闷:我都是为了 他好,他怎么就不理解 呢? 在中国,像这两位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些父 母到底怎么了? 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不会和孩子说话。 有了不会说话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令 人遗憾的是,很多家长 在这个逻辑关系上,总是犯错误。 试问,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做什么?除了拿巴掌打 孩子以外,就是和孩子 说话! 可惜我们的父母太不会说话,所以孩子才不听话 !当然,话说得不合 适,就很容易变成亲子之间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式吵 架。吵架要是还不够 劲,很多父母就干脆用拳脚等粗暴的方式来“交流” ,用“武力”高压的方式来 使孩子达到眼下的服从。就连眼神这种会意开心的交 流,也演化成了瞪眼。 很多孩子都抱怨:“我家人一和我说话就瞪眼!”似 乎不瞪眼,说话的效果就 达不到似的。 现实中,很多家长往往是瞪眼、责骂、开打“三 部曲”,“眼、口、手” 三位一体地来完成一次教育交流。这实在是亲子交流 的悲哀和家庭教育的 不辛! 很多家长更关心自己说了什么,甚少关心孩子听 了什么,甚少关注孩子 的想法。这样的背景下,怎么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 去,怎么期望孩子能很 好地接受家长的要求,按照父母的思路去行动呢?而 对于这种孩子不听话的 情况,家长能够认真反思其中原因的又有几人呢? 人为什么要说话?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 流。沟通好了,交流到 位了,原来不理解的就能够理解,许多误会也能够消 除。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沟 通、交流。只有注重亲 子间的有效交流,家长才会顺利地将孩子培养成才。 当家长掌握了说话的技 巧后,孩子对家长教育的逆反和抵抗就会减少,变得 听话,并且向父母期望 的方向努力。 父母的语言是雕琢孩子成才的最锐利的刻刀。语 言的力量无穷大,足以 影响孩子一生。父母说话得体,每句话都能说到孩子 心里去,孩子离成才的 距离就会更近一步。父母的一句话,往往就能改变孩 子的一生。 如果话说不到孩子心里去,父母就是抱着真理又 能拿孩子怎么样呢? 如果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孩子不会听! 如果父母说的话不是时候,孩子不肯听! 如果父母说话的态度不当,孩子不爱听…… 最要命的是,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 子不肯听,不爱听,就 是废话,就是错话!父母要想让孩子肯听、爱听自己 的话,就必须掌握和孩 子说话的艺术,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