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07.50
折扣购买: 颈外动脉:血管内治疗影像解剖图谱
ISBN: 9787523604755
张鸿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近 30 年,经过严格培训和多年经验积累,成为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脑脊髓血管病外科专家,并将两者相互融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三五”、北京市科委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学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人才),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SCI 期刊论文80 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 80 余篇。
第1章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发出不同的分支,为肌皮器官、内脏器官(咽、口腔、喉、甲状腺等)、颅神经、面颅骨和硬脑膜供应血流。它通过各种可能的吻合与脑动脉和眼动脉相通。了解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影像解剖学,特别是这些潜在的吻合和颅神经供应,对于血管内治疗的成功和安全至关重要。 颈外动脉通常起源于颈总动脉 C4 椎体水平的前内侧。颈外动脉在其起始处向下发出甲状腺上动脉,并向上延伸至腮腺,向前发出舌动脉和面动脉,后上方发出枕动脉,咽升动脉和耳后动脉。它穿过腮腺后,在下颌颈水平分叉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 2 条终末支(图 1-1 和图 1-2)。 ECA 的分支来自胚胎动脉的残余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主动脉弓(腹侧主动脉和背侧主动脉之间的交通)和颈动脉 - 椎基底动脉吻合(背侧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之间的交通) [1-3]。因此,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之间存在各种潜在的吻合。胚胎早期,在 6 个咽弓内,腹侧主动脉和背侧主动脉之间形成 6 对主动脉弓。这些主动脉弓从头到尾依次形成,第一和第二主动脉弓成为动脉丛,然后退化。背侧主动脉的头侧和第三主动脉弓成为颈内动脉。来自第一和第二主动脉弓的残余动脉丛腹侧部分形成了 ECA 的一些分支(图 1-3)。第二主动脉弓的近端部分形成腹侧咽动脉,进一步成为面动脉和舌动脉的主干。颈动脉 - 椎基底动脉吻合是胚胎时期重要的连通血管,存在于背侧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之间。颈动脉 - 椎基底动脉吻合包括原始三叉动脉、原始耳动脉、原始舌下动脉、第一和第二寰前动脉。除罕见的解剖变异外,颈动脉 - 椎基底动脉吻合随着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发展而退化和消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分别由部分原始舌下动脉和寰前动脉形成。脑膜中动脉和上颌动脉由第一和第二主动脉弓残余动脉丛的腹侧部分形成,通过被称为镫骨动脉的暂时性胚胎期动脉与舌骨动脉(第二主动脉弓残余的背干)相连。镫骨动脉穿过鼓室中的镫骨,分为眶上支和上颌 - 下颌支两条终末支。前者成为脑膜中动脉,后者成为上颌动脉。镫骨动脉随着 ECA 主干的发育而退化消失,其残余部分成为 ECA 分布在鼓室内的小分支。如上所述,ECA 是由退化的第一和第二主动脉弓、动脉丛、胚胎吻合及新形成的动脉通路构成,因此,其可以存在多种潜在吻合和解剖变异。 不同于传统解剖图谱,著者将颈外动脉分为 8 个分支来讲解。本书共 5 章,先概要讲述了颈外动脉概况和胚胎发育,然后分别讲解了颈外动脉近端的前组分支(内脏分支)、颈外动脉近端的后组分支(神经分支)、颈外动脉远端发出的浅表动脉和上颌动脉。在全面介绍各分支血管解剖的同时,还深入分析探讨了各分支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并提供了大量临床影像图片和精美的医学插图,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图文并茂,是一部高质量的血管影像解剖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