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67
折扣购买: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
ISBN: 9787539992228
罗怡君,台湾知名情感沟通专家。曾任多家企业营销公关、媒体策划和企业沟通等职位,具有丰富的职场经验。目前在职场之外,陪伴念小学的女儿“妹妹”学习探索自我、与群体沟通的能力,并通过网络和出版等渠道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倡导孩子们多思考“为什么”,借以启发他们的思辨能力。
为什么别人说“对不起”之后,我一定要说“没 关系”?——建立真正的双向同理心 与人发生摩擦时,是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句 “没关系”就解决问题了?每一件冲突都代表着两个 独立个体之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 解读他人行为动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而这些则 需要大人的协助和引导。如果急于让孩子陷入道歉和 原谅的框架,反而不利于情绪的疏导和社交能力的发 展。 “人家说‘对不起’,我们就要回‘没关系’! ” 我和妹妹应该属于“欢喜冤家”型的母女,既爱 吵,又爱黏在一起,一会儿吵吵闹闹,几秒钟后又亲 来亲去。 虽然我们两个的脾气都属于来得快去得也快,但 不同的是,事情过去了,妹妹有时还会放在心上,我 则是船过水无痕。 一天晚上,睡前说故事时,我一时兴起走搞笑路 线,妹妹笑到肚子疼,连忙叫我先停一下,我倒觉得 要“乘胜追击”,就继续闹下去。她冷不防地抓了我 手臂一把,因为指甲长了还没剪,红抓痕立刻浮现, 我痛到大喊出来。 妹妹愣住了,看着我。 “很痛啊!干吗抓我?你看!”我秀出手臂上的 红抓痕。 “因为我叫你停,你不停嘛。”妹妹委屈地小声 说。 “我们不是在玩吗?那你就可以抓人吗?”怒气 冲冲的我大吼,可能因为太痛了。 “对不起。”妹妹回过神来补道歉。 气呼呼的我没说话,揉揉还在发疼的手臂,时不 时还瞪瞪她。 “你要说‘没关系’啊,老师说人家道歉后,我 们要说‘没关系’。”妹妹竟然接了这句。 “我现在还在疼,还在生气,为什么要说‘没关 系’?‘有关系’啊!”我越说越火。 “可我已经说对不起了嘛!还要怎样?”妹妹恼 羞成怒。 “你可以继续说啊,或者用别的方法道歉啊!为 什么还要我告诉你怎么做?”唉!我知道这时候我就 像小孩一样。 “对不起!对不起!”妹妹非常大声地连声道歉 。 “我们刚刚玩得太疯了,但是以后不要这样动手 ,我知道你笑到说不出话来才会抓人,但是我的手臂 太痛了,没办法不生气。”我终于冷静下来,“很晚 了,我们先睡吧,明天再讨论。” 我敲了和平钟,照例亲亲妹妹道晚安,她这才放 心睡觉。 “没关系”,不代表真的已经“没关系”了 走出房门时,我一直回想妹妹说的那句话:“老 师说人家道歉后,我们要说‘没关系’。” 其实不只在学校里,通常我们碰到孩子之间发生 争执或冲突时,大概也都这样息事宁人地处理,心想 孩子本质善良,玩的时候难免擦枪走火,一句“对不 起”、一句“没关系”,一会儿不就又玩在一起了吗 ? 然而,有时候却没那么简单。 仔细想想,我的确曾经在公共场合看到两方孩子 争执不下,旁边的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催促着某边 孩子道歉,等道歉完,又催促着另一边接受道歉,表 达善意。只是在“对不起”和“没关系”之间的眼神 ,依旧是气呼呼的,谁也不愿意看谁。 大人都需要点时间消化情绪,怎么能把孩子当成 道德楷模呢?这样息事宁人的和平,真的能够让孩子 知道对方为何生气吗?对方可以不接受道歉吗?除了 “对不起”,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吗?同样地,我一定 要马上接受道歉吗?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对方会这样做 吗?有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的?我又该怎么 处理情绪、收拾善后呢? 我顿时觉得惭愧。其实每一次冲突不论大小,都 代表着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磨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有机会学习解读他人行为的动机,观察他人行为 的意义,了解别人和自己想法的差异,这些都是细微 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是同理心的最佳情境课。不论 身为哪一方,在处理自己情绪的过程中,都能学习到 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千万别 建立“自己道歉,别人就一定要接受”的错误期待。 “没关系”,不代表真的已经“没关系”了。 在孩子发展自我意识的阶段,受限于语言能力和 生活经验,他们其实更需要大人的协助和引导。 也许可以从手足或家人开始,发生摩擦时,就开 启哲学式的对话和思维,这样能够让孩子领悟到人际 关系的细微之处,接受更多元的独立个体,不再使用 “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而是“色阶式”的蕴含多 种可能的方法。 要是我真的不想原谅他,可以吗? 抓手臂的事情过了一阵子之后的某天,我与妹妹 借由同学之间的小冲突进行了一番对话,她最后问我 :“要是我真的不想原谅他,可以吗?” “不想原谅的意思是什么,再也不跟他说话,再 也不想看到这个人吗?” “也不是啦,就是这件事我不想原谅他而已。” 孩子就是比大人厉害,可以分得这么清楚。 “你只是想告诉他以后绝对不可以再出现类似的 事情了,对吗?”我用更简单的话猜测。 “对。但是他其他时候还是很好。”答案越来越 清楚。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当然可以不原谅他。不过 你必须把话讲得很清楚,不然他会以为你永远不理他 了。” “我知道啦!” 妹妹非常开心,大人没有“强迫”她原谅。那么 下一次的挑战,就是如何协助妹妹练习多层次的事理 和情感表达了。 P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