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

晚饭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
作者: 汪曾祺|总主编:梁由之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2.20
折扣购买: 晚饭花集/汪曾祺自编文集
ISBN: 9787542662873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内容简介

鸡毛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 她不是西南联大的人。她不属于教职员工,更 不是学生。西南联大的各种名册上都没有“文嫂” 这个名字。她只是在西南联大里住着,是一个住在 联大里的校外的人。然而她又的的确确是“西南联 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住在西南联大的新校舍。 西南联大有许多部分:新校舍、昆中南院、昆 中北院、昆华师范、工学院……其他部分都是借用 的原有的房屋,新校舍是新建的,也是联大的主要 部分。图书馆、大部分教室、各系的办公室、男生 宿舍……都在新校舍。 新校舍在昆明大西门外,原是一片荒地。有很 多坟,几户零零落落的人家。坟多无主。有的坟主 大概已经绝了后,不难处理。有一个很大的坟头, 一直还留着,四面环水,如一小岛,春夏之交,开 满了野玫瑰,香气袭人,成了一处风景。其余的, 都平了。坟前的墓碑,有的相当高大,都搭在几条 水沟上,成了小桥。碑上显考显妣的姓名分明可见 ,全都平躺着了。每天有许多名师大儒、莘莘学子 从上面走过。住户呢,由学校出几个钱,都搬迁了 。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说什么也不搬。 她说她在这里住惯了。联大的当局是很讲人道主义 的,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可是她这两间破 破烂烂的草屋,不当不间地戳在那里,实在也不成 个样子。新校舍建筑虽然极其简陋,但是是经过土 木工程系的名教授设计过的,房屋安排疏密有致, 空间利用十分合理。那怎么办呢?主其事者跟文嫂 商量,把她两间草房拆了,另外给她盖一间,质料 比她原来的要好一些。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 一个鸡窝。那好办。 她这间小屋,土墙草顶,有两个窗户(没有窗扇 ,只有一个窗洞,有几根直立着的带皮的树棍),一 扇板门。紧靠西面围墙,离二十五号宿舍不远。 宿舍旁边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倒也没有 人觉得奇怪。学生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 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金 先生、朱先生……但是,相处这些年了,竟没有一 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 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 好,不贪小便宜。除非你给她,她从不伸手要东西 。学生丢了牙膏肥皂、小东小西,从来不会怀疑是 她顺手牵羊拿了去。学生洗了衬衫,晾在外面,被 风吹跑了,她必为捡了,等学生回来时交出:“金 先生,你的衣服。”除了下雨,她一天都是在屋外 待着。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 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 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 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 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