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心性与体知(从现象学到儒家)/中大哲学文库
ISBN: 9787100163392
张任之(张伟),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伦理学和欧陆哲学。出版有专著Prolegomena zu einer materialen Wertethik. Schelers Bestimmung des Apriori in Abgrenzung zu Kant und Husserl (Nordhausen: Traugott Bautz 2011)、《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编著《海德格尔:翻译、解释与理解》(与王庆节教授合编,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等。
【舍勒论榜样的重要性】 本己人格完全可以通过对质之存在参与的基本方式(榜样(作为陌己人格)的跟随原本地获得其“志向改变”(Gesinnungswandel)的时机。 本己人格在对榜样的爱之中的跟随中,发生着真正的志向改变。跟随当然不意味着我们对榜样如此这般行为的单纯仿效(Nachahmung)或模仿,毋宁说,根本上是对榜样之人格存在的跟随,是藉此跟随我们学会,“如榜样所愿和所做地那样去愿和做,而不是学会它之所愿和所做,“我们成为如榜样范本作为人格之所是,而并不成为它之所是(II, 566)。说得明白些就是,我们要在对榜样的爱之中的跟随中,去理解榜样的爱的秩序(ordo amoris),去理解它由此人格中心而发出的如此这般的行为和意愿,去理解它如此这般行为和意愿的缘起生成,并藉此跟随而反观自省,去构建(或重建)自己的真正的爱的秩序,从而获得自身救赎或朝向本己人格的观念的价值本质去-存在、去生成的时机kairos),并由本己的人格中心去行动去意愿,乃至去-存在、去生成自身之人格的观念的价值本质。 ——摘自《心性与体知——从现象学到儒家》第二部分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