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享受中年/心灵药方系列
ISBN: 7030153650
高桥祥友,1953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金泯大学医学系。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曾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山梨医科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京都精神医学综合研究所任职,现任防卫医科大学防卫医学研究中心行动科学研究部门教授。 著有:《医疗工作者希望知道的自杀处理办法》(医学书院)、《自杀危险》、《青少年自杀预防手册》(金刚出版社)、《群发自杀》(中央公论新社)、《中年时期心理危机》(日本广播出版协会)、《老年抑郁症》、《生死钟摆》(日本评论社)、《自杀、和其遗留下的人们》(新兴医学出版社)、《自杀心理学》、《解读自杀信号》、《请坦然走进精神科诊室》(以上均为讲谈社)等等。
我算不上十分着迷,但也称的上是相声的铁杆追随者了,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听上几段,听CD或者磁带也是我的乐趣。我一说喜欢立川谈志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但喜欢与讨厌是不需要理由的。大部分艺人都是背好以前的段子再稍微加工一下,惟独谈志却鹤立鸡群。他很擅长在平常的事情中琢磨出可以反思的东西,除了段子的巧妙之外,他的开场白也是别具一格,无人可比。他的生存方式可谓是一个现实版的相声表演。 在年轻一代的相声家中有不少人很明显地在模仿志朝和小朝,却没有人学谈志。这也是因为只有他就像是俗话说的“相声是对人生的肯定”一样,连内容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即使学了表面的东西也不会如他一样为听众留下余音绕梁的感觉。听相声时不必考虑复杂的问题,听了之后能够捧腹大笑就足够了。 但仔细听进去的话,你就会发现相声中其实也包含着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前几天立川谈志在一次表演的开场白中讲了如下的话,虽然以前已不止听了一遍,但不P80可思议的是反复倾听仍觉得有新鲜感,而听者的心里却如同嚼蜡:人们都在嚷嚷“健康”,但你们知道什么不利于健康吗?其实运动的坏处最大。最好的保健方法是什么都不用做,到了晚上在霓虹灯光下喝上一杯酒,简直没有比马拉松更伤害身体的了。 “十分在意健康的人一定会认为他在说胡话,当时在场的观众看到谈志的一贯腔调都开始大笑,我虽然也跟着笑了起来,但却十分赞同它内在的深刻含意。并没有人否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和适度的运动,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太过极端反而会给人带来压力。 想到这些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人的影子,他是一位刚愈五十的中年男性。他从不抽烟,每天都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上班前都会去遛狗。运动方面当然是无话可说,午饭也都是以蔬菜为主的爱妻盒饭,并且都是绿色食品。因为深信红茶有利于健康,所以他总是说咖啡和饮料不好而敬而远之。饭后还要就着酸奶吃一种健康食品(考虑到写出名字可能会影响声誉所以还是不写为好,反正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食品),据说这种食品不只是对健康有利,还能包治百病。 我也曾见过一个同事的父亲得了癌症以后,对这种食品的保健效果赞不绝口。我父亲因为心肌梗死住院后,也曾有人介绍说吃这种健康食品可以疏通堵塞的血P81管使血流畅通无阻,说这话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有医师证的人。 “要是那么管用的话,能治秃顶吗?”一个不懂礼貌的男人很认真地问了一句。 他也很认真的回答:“白头发也会重新变黑的”。 每天晚饭时他一定少不了一杯红酒,与其说是好那一口,倒不如说是因为红酒对健康有好处。一两次的武术训练也是他每周的必修课,“不用碰就能把你踢飞了,这就是气功”,听了他的解释我哑口无言。他还告诉我定期的健康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前他无论对谁都大讲特讲自己的健康理论,一时兴起就像是传教士碰上一个没有开化的人一般,那股劲儿就像是为了普度众生而必须教化无知者的巨大热情。 我怎么也算是一个拿到医师证的人,但每次见面都要听他说一堆关于健康的知识,在那种情况下我也只有缄口不言的份儿,此时我也就想起了谈志的话。在他面前毫无顾忌地喝速溶咖啡的我,肯定被当成了一个野蛮人。但和他共职五年一口也没尝过他说的那个神奇的东西,这样说来我也够犟的了。 我想肯定没有人不赞同关注健康和过有规律的生活,吃安全的食品,定期做运动,但我要指出的是太拘泥于这种生活态度的话,反而会成为一种生活压力。 即使还不算是过度,年轻时积极地锻炼身体,并有着P82强健的引以为豪的体魄,但中年以后却突然没有了自信。不少人在定期的健康检查中发现异常之后便变得垂头丧气起来,虽然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病,比如说癌症,中年人很可能是血压有点高,或者肝功能异常,有糖尿病或痛风的先兆。我并不是说这些毛病可以搁置不问,只不过人年纪一大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一直以来都很健康,却只因为少许的异常就消沉下去,还有的人思想上压力也很大。更有甚者只要受点打击就像是人格被全盘否定了一样。其实完全的身体健康本来就是幻想,中年时期有点病也挺好啊,不应该以此为耻,更不应该丧失自信,光明正大地和同龄人谈论“我有高血压”、“我的血糖有点偏高”不也不错吗? 我并没有让大家对坏的生活习惯置之不理的意思,因为长此以往肯定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需要适度的管理,但也没有必要过于紧张,太神经质了反而会成为压力(我在一个专栏上写了这些之后,有一个热心的内科医生严重抗议说健康管理很重要,所以我才写了这么多来解释,希望他能够完整理解我的意思)。 人们可能会认为无病无灾是最好的,但这毕竟不太现实,还不如一病免灾的态度更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如果目标太完美就实现不了,一旦跟理想状态有差距就难免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最好还是从容地接受已经年老P83的事实。比健康更严重的是态度的转变,一旦态度变了整个人就会非常消沉,并可能会自暴自弃,以前的健康管理也就前功尽弃了。P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