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2.20
折扣购买: 窥视欧洲
ISBN: 9787108055996
姜淑玲,**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本国立东此大学语言学硕士,曾任**成大、高苑工商专等校的*文讲师,译有《炎之骑士》等书。 妹尾河童,*本当代具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1930年生于神户,1954年因舞台设计而崭露头角,此后活跃于戏剧、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电视等青海艺术领域,曾获“纪伊国屋演剧”、“山多利音乐”、“艺术祭**”、“兵库县文化”等众多奖项。
跑了许多**,也和许多人握过手。通常对方的 力道都比我强,所以常常要急急忙忙地再补加把劲。 其实在*本和人握手时,我的力道并不算小。这倒让 我开始思索,不同的握手方式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的含 义。 一般的*本人在彼此的关系变得相当亲近之后, 握起手来才会表现得自然些。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在 谈完话及道别之际都是说“那么就……下次见”。然 后边低头行礼,边握手;握手好像只是种附带的形式 而已。 相反,欧洲人则是在经过介绍后就先握手,而且 是一边用眼睛直视着对方,一边用力握。其实不只是 欧洲人如此做……大概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彼此 想法不同的陌生人是没办法一下子就能互相了解的, 所以,**次会面便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对 你没有敌意,只有善意”的讯息必须清清楚楚地传递 给对方,所以初次见面时的握手方式和力道也就不能 马虎了。 据说握手是源于为了彼此证明没带**,才会以 右手和对方互握。 另外,与此类似的就是在欢迎仪式中施放的礼* 。 从前的大*和*支都是从*口及*口填充**, 打完一次就得再重填一次,相当费时,而且没法儿偷 偷摸摸地做。因此,在迎接来客的时候,在宾客面前 对空发*或鸣*,正表示“现在这些**已经没有弹 药在内了,请放心”的意思。现代的**都已经不是 以这种方式填充**,而且还可以连续发射,所以发 射一次根本就没啥意义;只不过,这种精神已经遗留 下来,发展成为**性的礼仪。 或许现在还有人认为,“*本从战国时代到现代 都没变,还是一样无法互相信任”一一也就是在对立 的情况中,都想尽量不被对方所影响。不过即使如此 ,*本人的出发点还是在于“要怎么样让对方充分了 解自己的想法”。 而其他**的人,或许不像*本人有“对方应该 会察觉我真正的想法”,或是“对方应该会了解我的 意思”之类的那种等待被了解、被接*的微妙思考方 式和“娇*心理”(AMAE)。 巴黎地下铁车站的出人口采用弹簧门的设计,就 是那种往前推、人通过后手放开就会自动弹回去的门 。从路面下楼梯到地下通道,便会看到这门整天不停 地开开关关。从这扇门我又惊讶于*本人和巴黎人的 明显差异. 几乎所有巴黎人在通过后都会回头看一看,如果 后面正有人往这个方向来,他们就会一直扶着门,直 到后来的人接住后,才轻轻放手继续往前走。 这时刚好有位*本来的旅客经过。或许是不习惯 这种门的原因吧,我是很想原谅他,但实在是有点过 分,看了真让人觉得不好意思。 简单说,他通过以后人就继续往前走,门呢,就 这样松手一放,让它大大咧咧地弹回去,差点打到后 面人的脸。后来的人看到门突然弹回来、眼见就要撞 上脸时,急忙举起两手挡在面前,还吓得大叫。 巴黎人大概会想,“这种不顾后人的人到底在想 什么啊?” 光从门的开关这样单纯的事,我又清楚地感觉到 *本人和他们在思考上的基本差异。他们总是会对陌 生人特别留神,正因为彼此“不认识”“不亲近”, 所以在*常生活的接触上便会格外留心。不过,他们 真的具备“体贴人微的待人之心”吗?我可不这么认 为。他们的行为和*本人所谓的“体贴”或“关怀” 不同,并且含义也不一样。我想这是为了不冒犯别人 而不得不如此表现;这种顾虑的根源在于避免侵犯到 他人。 有次,见到一个全是*本年轻女性的旅行团正有 说有笑地走过来。到了地铁站的人口,她们依序通过 、也为后面的人顶住门一一但是到了*后一位,果然 还是松了手,让门大力地弹回去。 其实这种门不是只有巴黎的地铁站出人口才有, 会替后面的人挡住门的事也不是只有巴黎人会做,而 且欧洲各国皆然。 有位到过*本、名叫米歇尔的法国人问我:“* 本人的确是很会替人着想,但是为什么对于不认识的 人就会变得自私自利呢?” 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