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3.36
折扣购买: 杜甫游踪考察记
ISBN: 9787020161034
宋红,1957年生,籍贯上海。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77级),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审退休。在编辑岗位上编发书稿两千馀万字,成功引进海内不传之珍贵汉籍多种。 个人著述有《谢灵运传》 《白居易》 《李清照》等人物传记;《先秦两汉诗卷》、《中国古代诗歌精华(下)》、《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南社诗选》(合作)等作品选注;《西洋名画故事》(日译汉,合译)、《日韩谢灵运研究译文集》等译著;《中国酒文化丛谈》、《谢灵运年谱汇考》(合刊)等专著;另有《谢灵运年谱考辨》《略述日本〈千载佳句〉一书之版本及其对〈全唐诗〉的补遗校勘价值》等论文及书评数十篇,旧体诗数百首。
一、中州篇“月是故乡明” 郑州市巩义市(巩县)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出生地有三说:一、巩县瑶湾村,今属河南省郑州市下属巩义市站街镇,此说最为通行,今有“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景区”;二、巩县老龙窝,今属河南省郑州市下属巩义市康店镇,建有杜甫陵园;三、河南洛阳市。另有洛阳偃师市前杜楼村,亦称杜甫故里,有杜甫墓。 “瑶湾”说当始于清雍正年间,雍正五年(1727),河南府知府张汉“于巩之东站为先生(杜甫)置祠三楹”(张汉《建杜工部祠记》),又书“诗圣故里”碑立于祠旁,指定了杜甫出生地位于站街镇。闻一多先生在《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引录的是《河南府志》的说法:“巩县东二里瑶湾,工部故里也。故巩城有康水,去瑶湾二十里,与逸事合。”又:“康水,即康店南水。工部故里在瑶湾,去康店南二十里外。”见闻一多全集选刊之三《唐诗杂论》,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一版,47页。《河南府志》有顺治十八年(1661)刻、康熙二年(1663)刊本、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不知闻先生所引为何本。文中提到的逸事,是“采文康水”的传说,始见于旧题唐冯贽撰《云仙杂记》卷一“文星典吏”条:杜子美十馀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垄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满室,有声曰:“邂逅秽吾,令汝文而不贵。”(《文览》)事虽不经,但却道出了杜甫故里在距康水二十里外,而瑶湾村恰恰距离相符。冯至《杜甫传》直接说:“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杜甫生在河南巩县东二里的瑶湾。”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10页。陈贻焮先生《杜甫评传》亦持此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1页,瑶湾说逐渐成为一种官方说法。 相对于“瑶湾”说,“老龙窝”的说法更具民间色彩,但历史却更为悠久。2012年,《社科纵横》第1期刊登了河北大学文学院吴淑玲、康靖、樊纯轩的文章《杜甫诞生巩义康店龙窝沟考》,“摘要”文字曰:根据现存史料,杜甫诞生于巩义康店龙窝沟更有说服力。唐代巩县县治所在位置,在巩县(今巩义)康店;巩县杜甫墓在康店,根据国人归葬故里习俗,葬骨之所当是其故里;巩县杜甫祠,雍正五年以前一直在康店,以祠定故居,杜甫故居是康店;杜甫曾祖父杜依艺在巩县任县令时移家巩县,其永业田在巩县康店龙窝沟有确证;唐代永业田可以传之后代子孙,虽久不变;杜甫诞生时,其父杜闲当在有杜氏永业田的康店龙窝沟守孝,出生地应是康店龙窝沟。另外“博客中国·樊凌涛的专栏”2005年9月14日还刊登了一篇署名康靖的文章《诗圣诞生老龙窝》,文中记述他在康店西岭杜工部墓见到康熙十九年(1680)杜少陵墓碑并录下碑阴杜漺所撰《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的过程;网上亦可见“快乐的老阎”在博客中发布的《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全文,两相对勘,从形近字的异同到断句差误,可以推断康靖所录碑记确实是现场实录,如碑记末句“小子不才,恐玷先生,宁自学于狄武襄之慎云”,错标为“小子不才,恐玷先生,宁自学于此,武襄之慎云”。“狄武襄”者,狄青也,卒谥“武襄”,实录本未能认出狄字,故将人名点断。因此本文以“快乐的老阎”所发布者为参校,与我现场拍摄的碑文照片对刊并另做句读,遇参校本存而照片漶漫的文字,加方括号标识;照片中漶漫而参校本疑误者以“白窗”标识:鞏縣杜少陵先生墓碑记 嘗讀先生集,有祭當陽侯文,慨然于木本水源,追远誠先之道也。又讀偃師縣誌,云先生歸葬,嘗祔于當[陽侯]之墓側,復移墓于鞏焉。漺承乏監司,以賑荒適鞏邑,覩道側有先生故里之碑。[竊]思先生乃杜陵人,胡[于]鞏為故里乎?因索其誌而觀之,云自先生祖審言先生即徙居于此,至今族姓不替云。乃問邑令並其族[孫][嶸、淵]者“快乐的老阎”在博文下补注曰:“此碑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因qiang击留下四个弹坑,碑文毫发无损,文字清晰可见。1985年杜甫陵园建成后被毁证,杜氏后人杜文忠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抄录过全文,文字与杜漺所立碑照片一致,通过杜文忠所抄《墓碑记》知,被凿处是杜甫后裔孙‘嵘渊’二字。”,知先生墓在康家店之西麓,漺乃具牲牢往奠之。漺嘗聞之師曰:“少陵先生少時遇一仙人,授一[符],令于康水采文章,先生佩之而往。歸見仙人,仙人曰:汝適韭肆,觸吾符,使汝文而不貴。”今康家店有老[龍窩],傳為先生生處,而祠墓咸在焉,則吾師之言,信而有徵矣。漺至墓所,再拜悲愴。見旁有兩大塚,訊之土人:□□審言先生之墓乎,抑宗武輩祔葬之墓乎?皆云世遠未詳。漺乃向[嶸、淵]曰:吾為先生后裔,則不敢妄有攀[援,汝]為先生后人則明甚,松楸闕然,饗祀闕然,為人后者固如是乎!乃出俸金與之,期以冬至、清明、孟秋具[牲醴]薦之。眾皆稽首謝,喜見顏色。因思漺祖父墓銘,皆未嘗祖先生與當陽,小子何敢創為之?但昔嘗聞之余[祖]伯公云:吾族當出祁公后,烏知祁公之非先生后耶?雖自附遠孫,誠亦非[妄],但小子不才,恐玷先生,寧自學[于狄]武襄之慎云。旹康熙十九年歲次庚申仲春朔月六日 河南驛鹽兼[公]守開歸河道参政杜漺謹记 鞏縣知縣加一級李國維篆額縣丞□穎發 典史尹德 后裔孫□□□□□书丹[庠]生张文華李本[玄]文中明确记述杜甫墓“在康家店之西麓”,杜甫墓旁还有两个不能确判墓主的大冢,而且说“康家店有老龙窝,传为先生(杜甫)生处,而祠墓咸在焉”。这篇碑阴文字是判定杜甫出生地的重要依据。今康店镇杜甫陵园之南、南北分道的G30国道之间有南水沟,南水沟东侧有龙窝村,即老龙窝位置。更向东是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介于康南村和康北村之间,颇疑这里才是康店旧址,就如今天的孝南村和孝北村之间是孝义镇旧址一样。而今天的康店镇位在康南村之南。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初十,河阳书院讲席冯敏昌至偃师谒杜工部祠和杜墓,赋谒祠诗《至偃师谒杜少陵先生祠赋诗百韵》、谒墓诗《复至偃师西北三十里土娄村后谒少陵先生墓再赋四律》。问题来了:偃师县城至土楼(今杜楼)村杜甫墓的空间距离只有4.2公里,远远不足三十里之数,而偃师杜楼村杜甫墓至巩义康店南水沟的空间距离是17.8公里,从里程上看,冯敏昌所谒杜少陵先生祠不在偃师,而在与偃师邻境的巩县康店。他应是先在康店谒杜祠,然后至西北三十里外的偃师土娄村谒杜墓。两首诗的诗题支持了康熙十九年(1680)康店杜甫“祠墓咸在焉”(详下“康店镇”文)的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