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经济学

小白经济学
作者: 大墨|责编:杨旭//刘玉芳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3.70
折扣购买: 小白经济学
ISBN: 9787550034976

作者简介

大墨,本名王韦玮,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14年读取了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现在正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与投资方向的硕士。业余时间自己独立运营一个高品质经济学微信社群,并多次举行线下经济学交流活动。

内容简介

你为什么忍不住想去排队人多的店吃饭? 本节的主题是“信息不对称”,这是一个我觉得非常有趣的经济学主题,因为这个概念涉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仔细琢磨真的是太有趣了,这节就与你分享一下这个有趣的主题。 我们先看一个生活场景。 你经过了“喜茶”“海底捞”“外婆家”,看着排队的长度那么壮观,于是你就被“种草”了,想说有一天我也要尝一尝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让这么多人排队! 你在商场里来回来去地逛,不知道该吃点什么,人少的不想去,人多的不想排,很纠结到底应该选哪家。然后发现排队的店人越来越多,人少的店越来越不想去了。 这种纠结的场景和心理冲突相信你也遇到过,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心理呢? 这就要讲到经济学里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信息不对称。 1. 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是独自一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相处、合作。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确定对方的真实想法和目的,永远无法确认一个人对你说的是否完全真实。 你可以说,我完全相信我的亲人、朋友。那你再回想一下,你有没有一点小事,哪怕只是一点点小事,欺骗或者隐瞒过他们?怀疑或不信任过他们?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提供信息的不确定,就叫“信息不对称”,也叫“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在生活中的场景比比皆是。 感情上,情侣之间想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是信息不对称…… 人际交往中,别人对你的夸赞欣赏,你不确定是真心还是客套,是信息不对称…… 谈判桌上,双方的相互博弈、试探底线,是信息不对称…… 工作中,领导不确定员工是在磨洋工,还是在努力工作,是信息不对称…… 求职时,企业不知道求职者的简历有多少水分,求职者不知道企业待遇和工作情况究竟如何,这也是信息不对称…… 买东西时,我们不确定商品的质量好不好,味道好不好,也都是信息不对称…… 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之所以特别重要就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简直时时刻刻都在面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 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我现在知道了有这么多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什么用呢? 既然信息不对称是困扰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大问题,我们就再来看看,如何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 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有四个:第一个是发送信号,第二个是重复博弈,第三个是激励,第四个是专家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 4 个场景,分别说明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场景 1:发送信号 感情中,为什么女生总是希望男生在重要的节日里给自己送礼物呢?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重要节日你记得帮我庆祝,第二,是送礼物,而不是给钱。 第一点,女生会觉得,你记得我的生日,这个是发送了一个信号,你很在乎我;第二点,你送礼物而不是给钱,你愿意去找适合我的礼物、会精心准备,比单纯的给钱要多花很多心思,这是第二个你很在乎我的信号。 如果有的女生说我偏不爱礼物,我就要钱,有了钱我自己想买啥买啥。那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你并不在乎他在不在乎你;另一个可能是你通过其他方式,已经接受到足够的信号证明他很在乎你了。 所以我们想想,女方结婚时要求大办婚礼、收很多的彩礼,其实都是让男方给出一些“信号”,以表示很在意女方。这也是让男方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的付出能让对方对你更加珍惜,更舍不得失去你,因为对方会有一种顽固心理,觉得一旦失去你,之前的付出就都白费了。 场景 2:重复博弈 我们前面提到了买东西时东西质量好不好,味道好不好,你购买时其实是不知道的。比如,你去买猪肉,人家说这个猪肉特别香,要 80 块 1 斤,你听着不错,买回去 1 斤尝尝,如果不好吃你就再也不会买了。 所以一般居民楼附近的菜摊很少骗人,因为客人基本都是小区里的居民,被骗一次基本上以后就不会再去了,这就是重复博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是旅游景点就不一样了,因为多数游客都是单次博弈,这次买完上当了,下次换一批游客来,他们还可以接着卖,所以我们经常听说旅游区宰客的情况,而楼下的菜摊如果宰客,店就开不了多久。 但是现在的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市场中单次博弈的状态,比如大众点评对餐厅、淘宝对卖家的评价体系,把一个个买家的单次博弈变成了重复博弈,我们在不确定质量之前,可以先看看别人怎么说,这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但是同时这也催生了“刷好评”“恶意差评”“删差评”等怪现状。但只要了解了重复博弈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逻辑,就能理解这些现象了。 场景 3:激励 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个现象,在工作中,其实领导是不确定员工是在磨洋工还是在努力工作的。因为一件事情交给你,你做 1 小时还是 1 天都行。这时多数公司会采取多劳多得等激励措施,即业绩指标考核制度。这样,通过激励的方式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组织的效率就会提高。 但是一些组织,无论工作情况如何,都是拿一样工资的,变成了“能者多劳不多得”,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会选择磨洋工,会助长更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这样的组织,一般效率是很低下的。 场景 4:专家评估 二手商品的交易,尤其是在买二手房、二手车的时候,买方对房子的质量、车的质量是很不确定的,而一般卖方是很了解状况的,这时候买卖双方就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互相不信任,很难以合适的价格成交。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可以对卖方的房子、车子做专业的评估,按照评估结果,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促成交易。 虽然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但其实是因为中间商作为内行专家,进行了专业的评估,并且给买方作出了一定的保障,所以买方宁愿多出一部分钱,去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看似是一个不太合理的“中间商赚差价”问题,但其实背后是有其经济学逻辑的。 同样的,珠宝、古玩鉴赏市场的存在,也是专家评估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式。 3. 现象解释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为什么忍不住想去排队人多的店吃饭?其实就是因为排队人多的店发送了一个信号:我这里的饭好吃、靠谱—大多数人都选应该不会太差,且很可能会很好吃。 这也是很多餐饮店开张时会花钱雇一些托儿去排队的原因,这样制造了稀缺的假象,会让人忍不住想要试试这个店到底味道怎么样。 在之前的章节我们提到过,经济学有两个用途: (1)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你看透事情的本质; (2)指导生活,让你做更理智、更有效的决策。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现象和指导决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首先我们理解了“为什么重要节日女生都想要礼物”“为什么丈母娘想要很多彩礼”“为什么旅游景点总出宰客事件”“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去排队人多的店吃饭”“二手车、二手房交易的中间差价”等一系列的生活中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之后,我们知道了四个方法能消除信息不对称,他们是:发送信号、重复博弈、激励、专家评估。了解了这四个方法,我们就知道,在生活中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化解。 另外,如果有系统的、可复制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商业上也会有很好的前景,也许就会成为下一个大众点评和二手车交易平台。 ○经济学是研究怎么赚钱的学科? 错! 经济学不是研究钱的学问,而是研究人和世界运行规律的学问。 ○经济学是特别学术和枯燥的? 又错! 经济学既实用又有趣,它本就是一门解释生活、指导生活的学科。 ○搞懂经济学不用东奔西走,《小白经济学》让你成为“行内手”! ○撕开“高大上”,不故作高深,从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用地道、有趣、通俗的语言,带你欢快地进入经济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