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原来是这样(前475-前221)/历史中国

战国原来是这样(前475-前221)/历史中国
作者: 张嵚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战国原来是这样(前475-前221)/历史中国
ISBN: 97875143374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东汉末年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妙笔,他要提前 上演? 但如此大胆的计划,得到的却是秦惠王冰冷的回 答:不行! 作为一个敢把商鞅送上法场的铁腕帝王,秦惠王 在历**的形象,一直比较负面。但是这次的选择却 证明:在战略眼光的取舍上,他甚至比父亲秦孝公还 要强。因为公孙衍的合纵,留给秦国的*血淋淋的教 训,就是后院决不能起火。要想吞并中原,*重要的 就是要有稳定的大后方,每次进*中原,都要这么提 心吊胆,不是怕粮食不够吃,就是怕义渠打闷棍,不 被打死也要被烦死。 为了不再吃这个亏,秦惠王决定,放弃进*中原 的大好机会,扩张的矛头,却要指向一片新国土:巴 蜀! 为什么要吞巴蜀?一是巴蜀拿下,关中平原就少 了侧面的威胁。*重要的是,巴蜀地区地广人稀,却 是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如果好好开发,就会成为秦 国的粮仓,可以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战事。 于是,公元前316年,秦惠王以司马错挂帅,发 动了对巴蜀地区的大规模进*,当地的巴国和蜀国两 个政权相继投降,包括**四川盆地在内的大片领土 ,基本都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随后代代秦王,都致 力于巴蜀地区的开发,大批的秦国农民移居巴蜀,终 于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秦国重要的产粮区,支撑 起了秦国浩大的战争。但秦国选择这个战略,风险也 是极大。如果中原**借这个机会东进,秦国的局面 可就困难了。 但对这个问题,秦国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中原国 家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五国合纵失败后,中原** 的彼此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魏国这边,贵为魏国相国的公孙衍,正逐渐失去 魏国的信任,而且公孙衍致力于合纵,反而合在了自 己身上,魏王信任齐国人田需,反而把公孙衍放在了 一边。好在这位眼光敏锐的外交家,及时自救成功, 拉来了齐国国相田婴支持,自己也转而担任了韩国相 国。这样一来坏事变好事,齐国、韩国、魏国,被公 孙衍巧妙经营成了一个联盟。 而此时秦国的相国,正是官复原职的张仪,对公 孙衍这番动作,他又岂能坐视?而比起上一次来,张 仪这次的应对,却是简单粗暴:公孙衍跑到哪里去, 我就打哪里,就是这样认人不认**。 如此一闹,韩国又倒霉了。秦国大*长驱直入, 而公孙衍则把投奔对象选在了楚国,没想到楚怀王虚 张声势,答应派救兵却一直看风景。结果在岸门大战 上,孤*奋战的韩国被秦国打得大败,而*丢人的是 ,一直主持合纵的公孙衍,关键时刻非但没冲在前面 ,反而撒*子跑掉,把忠心耿耿的士兵们扔给秦国虐 杀。这样一番痛打,韩国可吃了大亏,除了丢人外, *丢掉了大片国土。公元前314年,韩国再次向秦国 俯首称臣,而且比起上次还屈辱,亲秦国的韩国公子 政,被立为了韩国太子,也就是不但这一代要做秦国 小弟,下一代*要做。 秦国这次*事行动,不但打服了韩国,捎带也掠 夺了魏国和赵国的大片国土。*以韩国为跳板,把赵 国也跟着痛打了一番。这样一来,韩国和魏国重新倒 向了秦国,张仪经过辛苦努力,再次建立起了与魏国 、韩国之间的联盟。而且*叫中原**震撼的是,秦 国在这次用兵里,占据了一个重要战略要地:武关以 东的商於之地。也就是**的河南淅川地区,这个地 方就好似一个矛头,直接插入到了楚国边境,这也就 意味着,秦国不但向东有了*打齐国的跳板,向东南 也有了*打楚国的基地。原来还看上去很远的秦国, 这下血淋淋摆在齐国和楚国面前。 而张仪和他的连横,*大的挑战也就要到来了。 长期以来,公孙衍的合纵之所以失败,*主要的 原因是,对他合纵*热心的,主要是韩赵魏这几个长 期*秦国威胁的**。而几个主要的大国,齐国、楚 国,对这个事情的热心程度并不大。可是以韩赵魏三 国的实力,就是捆绑在一起,当时也难做秦国的对手 。 P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