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大清权臣张之洞(2南面封疆增补重修版)
ISBN: 9787550270107
唐浩明,**作家,湖南人,湖南省作协**,岳麓书社**编审。以《曾国藩》一书蜚声海内外,获奖无数,出版****各种版本十余种,总销量上千万。后又推出长篇小说《张之洞》《杨度》等,屡*好评。近年来致力于曾国藩史料的精研究。
易佩坤虽是叫苦,但叫得有道理。张之洞的双眉 皱了起来。他来山西做巡抚已经两年多了,还没有办 过铁差,便问:“这事先前是如何办的?” 易佩坤答:“山西的铁差,这两年没办,上次是 光绪六年办的。衙门里的人说,当年葆庚办此事,采 取的是瞒、贿、压三种手段过的关。” “什么是瞒、贿、压,你说详细点。”张之洞又 皱了下眉头,打断了易佩坤的话。 易佩坤说:“瞒,就是瞒朝廷。一切照旧进行, 不慌不忙,到了两个月限期满时,给朝廷上一道折子 ,说山西的好铁十万五千斤都已筹备停当,即*起将 妥运上海交江南制造局,让朝廷知道山西藩署在恪勤 办差。贿,就是贿赂江南制造局,塞一张大大的银票 给局里的办事人员,请他们到时通过江苏巡抚上折给 朝廷,说山西解来的十万五千斤好铁已如数收到。其 实,这铁里好铁大约只有一半,另一半全是不合要求 的平铁和做不得用的废铁。江南制造局的办事人员只 图自己得利,将那些平铁、废铁全当好铁去用。压, 就是压府县。山西出铁的地方主要在潞安府、辽州、 平定州一带,就向这些府县一压铁的斤数,二压银钱 ,要他们如数如期运到上海,藩库并不多拿一分银子 补给他们,任凭他们去摊派盘剥,置若罔闻。” “岂有此理!”张之洞的手掌在案桌上重重地拍 了一下,震得易佩坤心里一跳。“瞒上压下已是不可 饶恕,这贿赂江南制造局,*是罪不容诛!易方伯, 你知道江南局拿这些铁做什么吗?那是造****的 呀!难怪中国和洋人打仗总是输,用这样的铁造出来 的****,怎么能打得过洋人?真是混账!” “葆庚这种做法固然不对,但工部的要求实在办 不到。司里正是不愿像葆庚那样做,才来请示大人您 给一个主意。”易佩坤拉长着脸,一副左右为难的可 怜相。是呀,瞒、贿、压不行,按工部说的去做也不 行,这差怎么当呢?张之洞心里也没了主意。他寻思 良久,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只得起身对易佩坤说 :“你先回府里去,过几天我们再商议。” 易佩坤无奈,只得离开抚署。张之洞一连几天都 为这事困扰着,始终无一良策。他请桑治平帮他出出 主意。桑治平一时也想不出好点子来。他对张之洞说 :“有些事看起来很难,那是因为还没有钻进去;真 正钻进去了,总还是有办法可想的。” 张之洞笑着说:“这件事就拜托你了,你就钻进 去吧!怎么个钻法呢?”桑治平想了想说:“给我十 天半个月的时间,我到出铁的地方去走走看看。”“ 好,你就下去查看查看吧!”张之洞说,“半个月后 回来,我等着听你的消息。 十多天后,桑治平风尘仆仆地回到太原。他没有 回家,径直去了抚署。 “这些天里实地查看得如何?”张之洞亲自为桑 治平泡了一碗好茶递过来,急急地问。 桑治平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说:“这些天我马不 停蹄跑了潞安府的几个县。就这几个县看来,十万五 千斤好铁可以筹集得到。” “这就好!”听了桑治平这句话,张之洞大大地 舒了口气。只要好铁的数量够了,剩下的就只是银钱 的事,虽然也是难事,但毕竟要好办些。“为什么易 佩坤说,山西好铁顶多只有五万多斤呢?” “是这样的。”桑治平又连喝了两口茶。他抹了 抹嘴巴说,“好铁是有,但官府收购时不肯出好价, 所以炼铁的老板不肯把好铁拿出来,说好铁没有这么 多,要买就买平铁好了,这平铁里面其实很多是废铁 。至于好铁,他们则偷偷运到直隶去卖。” “喔,是的。这原因经你这一说,其实又很简单 。工部出的价低,到了出铁的县,县衙门出的价也就 低,卖铁的就拿低价钱的铁来应付。这样,到了太原 ,大家就只有看到好铁少这一层了。”张之洞用简洁 明晰的语言描出了山西筹铁的这个过程。他感慨地说 ,“葆庚是住在太原享福不肯下去,易佩坤也不愿意 吃苦去实地查看。你这一去,就把事情摸明白了。先 贤告诫:为官要体察民情。这‘体察’二字,真是太 重要了。” “正是。”桑治平对巡抚的这番感慨深表赞同, “体察,就是亲身去查看,不是只听禀报看公牍,那 毕竟隔了一层,许多真情实况就被蒙蔽了。“ “仲子兄,你有没有打听一下买好铁的价钱?按 铁老板开的价,收购十万五千斤好铁,要多少银子? ”张之洞说着,自己也端起一碗茶,抿了一口。 “我问了,一斤好铁大约要**分银子。若平均 按八分五算的话,十万五千斤好铁需银八千九百两, 即使不算脚费,工部所给的银子也还短缺近五千两。 ”“是呀。”张之洞捧着茶碗,慢慢地说,“我问了 下先前的铁差押运官,从山西运到上海,光绪六年那 一次,每斤铁耗银五分五,光脚钱就耗费一万五千两 ,现在开销可能还要大些。加上买铁的钱共差一万余 两,这笔庞大的开支从何处来呢?” “我这次在长治遇到一个人,他说如果这差使包 给他,十万五千斤铁,他只要三千二百两银子,就可 以按期全数运到上海。” 看着桑治平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采,张之洞也兴 奋起来:“此人是谁?他能有这大的本事,每斤铁只 需三分的脚费?” “此人是个洋人。” 听说是个洋人,张之洞脸上的喜色顿时消除了。 他冷冷地说:“洋人都是骗子,不要相信。” 桑治平脸上的喜色却依旧:“我和这个人说过一 晚上的话,我看他不是骗子,他比我们许多中国人都 诚实。” “你跟他说了一个晚上的话?” 张之洞睁大了眼睛。他虽然多年来就开始注意外 国的事情,也读过几本江南制造局译书馆译的外国人 写的书,并且上过不少关于夷务的折子,但和他的京 师清流*朋友一样,始终没有近距离地见到一个外国 人,*谈不上与他们交谈了。当然,*主要的是他不 懂洋话;另一方面,他也不屑于跟那些黄头发、蓝眼 睛的夷番对话:他们都居心险恶,且无学问,一个堂 堂天朝礼仪之邦的官员,岂能与他们交谈! P2-5
千万册销量级历史小说名著
唐浩明*新重修足本。**补充近10万延伸阅读文字。
增为四册,独此一版,***。
唐浩明继《曾国藩》后又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巨作,晚清三部曲之二。
*****称道的人物,他曾说“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近代人物,他就是张之洞。”
动荡的时代,动荡的中国,激烈的中西矛盾,官场角力。
*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版本。政要巨商学者名流都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