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20.00
折扣购买: 谈文学
ISBN: 9787301215845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6岁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能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读过《史记》、《通鉴辑览》,1918年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读书,1919年经考试被选送香港大学文学院深造,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入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授。 朱光潜先生一生译著颇丰,最为著名的有《文艺对话集》、《美学》、《拉奥孔》、《歌德谈话录》、《新科学》等,其代表作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等。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就其为艺术而 言,它与音乐图画雕刻及一切号称艺术的制作有共同性: 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 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这观感与表现即 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 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达到这种境 界,作品才算是“美”。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 质。就其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而言,文学所用的工具就是 我们日常运思说话所用的工具,无待外求,不像形色之于 图画雕刻,乐声之于音乐。每个人不都能运用形色或音 调,可是每个人只要能说话就能运用语言,只要能识字就 能运用文字。语言文字是每个人表现情感思想的一套随 身法宝,它与情感思想有最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 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最直截简便的路;也因为 这个缘故,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 我们把语言文字联在一起说,是就文化现阶段的实 况而言,其实在演化程序上,先有口说的语言而后有手写 的文字,写的文字与说的语言在时间上的距离可以有数 千年乃至数万年之久,到现在世间还有许多民族只有语 言而无文字。远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类就有语言,有了 语言就有文学。文学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艺 术。在原始民族中,人人都欢喜唱歌,都欢喜讲故事,都 欢喜戏拟人物的动作和姿态。这就是诗歌、小说和戏剧 的起源。于今仍在世间流传的许多古代名著,像中国的 《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的民歌和英雄传 说,原先都由口头传诵,后来才被人用文字写下来。在口 头传诵的时期,文学大半是全民众的集体创作。一首歌 或是一篇故事先由一部分人倡始,一部分人随和,后来一 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每个传播的人都贡献一点心裁 把原文加以润色或增损。我们可以说,文学作品在原始 社会中没有固定的著作权,它是流动的,生生不息的,集 腋成裘的。它的传播期就是它的生长期,它的欣赏者也 就是它的创作者。这种文学作品最能表现一个全社会的 人生观感,所以从前关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谣中窥探 民风国运,采风观乐在春秋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典。我 们还可以进一步说,原始社会的文学就几乎等于它的文 化;它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等等都反映在它的诗歌、 神话和传说里面。希腊的神话史诗,中世纪的民歌传说 以及近代中国边疆民族的歌谣、神话和民间故事都可以 为证。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