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通识

海洋牧场通识
作者: 侯明鑫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95.00
折扣价: 72.96
折扣购买: 海洋牧场通识
ISBN: 9787522533827

作者简介

主编:侯明鑫,博士,副教授。现为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副主任。长期从事海洋牧场的研究,发表SCI论文9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9篇;主持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市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多家国际SCI源刊审稿人。 副主编:刘强,博士,副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EI论文2篇、CSCD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件。 副主编:孙钦秀,博士,副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8项,主持包括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广东省基金、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以及湛江市青年创新项目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 副主编:陈婷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现就职于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主要从事海洋工程选址、水下智能设备和系统的研究。完成各类工程选址项目10余项,多次参与包括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授权专利4项,发表EI论文1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与海洋牧场概述 第一节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渔业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传统捕捞业的无序扩张导致了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海洋牧场作为一种全新的渔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本章将深入探讨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跨学科视角的重要性,以及本书的整体框架与写作目的。 一、海洋牧场的简介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人工构建并精细管理的海洋生态系统,其核心目标在于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这一概念源于对传统渔业模式弊端的深刻反思,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过程,为海洋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和栖息环境,从而恢复与提升生物多样性,确保渔业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海洋牧场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构成: 养殖设施:包括网箱、浮标、防波堤等基础设施,用于支撑和固定养殖生物,防止风浪等自然因素的侵害。 生态环境:通过人工干预,模拟并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提供适宜的光照与温度,为养殖生物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 生物群落:海洋牧场中的生物群落是核心资源,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多种生物。这些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管理策略:科学的管理策略是海洋牧场成功的关键。管理者需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制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投喂计划、疾病防控措施等,确保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 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早期探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捕捞业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并尝试通过人工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早期的海洋牧场实践主要集中在小规模的海域修复与保护,如投放人工鱼礁、种植海藻等,以探索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恢复的影响。这些实践虽然规模有限,但为后续海洋牧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进行了技术储备。 技术突破阶段: 随着科技进步,海洋牧场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循环水养殖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自动化投喂系统等先进技术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海洋牧场的养殖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显著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海洋牧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规模化应用阶段: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海洋牧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规模化应用。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推动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这一阶段,海洋牧场不仅在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跨学科视角的重要性 海洋牧场作为一个人工构建的复杂生态系统,其规划、建设与管理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跨学科视角在海洋牧场的发展中尤为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海洋牧场的运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策略。 具体来说,跨学科视角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学与生态学: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支持,指导人工鱼礁投放、海藻床恢复等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环境科学:监测海洋牧场的水质、底质等环境参数,评估养殖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工程学:负责养殖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确保网箱、防波堤等基础设施的稳固与安全,提高养殖效率。 经济学:分析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估投资回报率,为项目的融资与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海洋牧场能够充分吸收各学科的精华,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书的框架与写作目的 本书旨在全面介绍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规划与管理策略、技术创新与应用、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海洋牧场知识体系。通过深入剖析海洋牧场的各个方面,推动海洋牧场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书共分为16章,每章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跨学科视角的重要性;后续章节则分别探讨了海洋牧场的规划与管理、技术前沿与应用、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等关键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展示,本书还深入剖析了海洋牧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效果与经验教训。 本书的写作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普及海洋牧场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读者全面了解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重要性。 推广先进技术与经验:介绍海洋牧场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成功案例,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普及。 提升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强调海洋牧场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读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指导实践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展示,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指南和先进经验,促进海洋牧场的实践应用与推广。 总之,本书作为海洋牧场领域的综合性著作,将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体系讲解和实践指导,推动海洋牧场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与海洋牧场概述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全球现状

第二章海洋生态基础

第一节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第二节海洋牧场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海洋牧场生态的影响

第三章海洋牧场的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海洋牧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海洋牧场管理策略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海洋牧场的环境评估

第四章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利用

第一节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的种类与价值

第二节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海洋牧场生物技术的前沿与应用

第五章海洋牧场环境与监测

第一节海洋牧场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第二节海洋牧场监测技术与设备介绍

第三节海洋牧场数据分析与评估

第六章海洋法律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国际与国内海洋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节海洋权益与争端解决机制

第七章海洋牧场经济学与市场营销

第一节海洋经济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海洋牧场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节海洋牧场价值链分析与商业模式创新

第八章海洋牧场文化与旅游

第一节海洋牧场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第二节海洋牧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海洋牧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第九章海洋牧场技术前沿

第一节海洋牧场养殖技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智能化与信息化在海洋牧场的应用

第三节深海养殖与海洋生物技术的结合

第十章海洋牧场社会责任与伦理

第一节海洋牧场开发中的社会责任

第二节海洋牧场生态环境保护与伦理道德

第三节企业社会责任与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海洋牧场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第一节海洋牧场经营中的风险因素

第二节海洋牧场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

第三节海洋牧场应急预案与危机处理

第十二章海洋牧场未来展望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海洋牧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二节海洋牧场新技术与新模式的预测与分析

第三节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

第十三章海洋牧场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海洋牧场实践项目的目标与意义

第二节海洋牧场实践项目设计思路与方案制定

第三节海洋牧场项目实施步骤与时间规划

第十四章海洋牧场跨学科案例分析(一)

第一节海洋牧场与生态保护案例

第二节海洋牧场与经济发展案例

第三节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

第十五章海洋牧场跨学科案例分析(二)

第二节海洋牧场应对风险与挑战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

第十六章海洋牧场总结与读者实践展示

第一节海洋牧场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海洋牧场学习实践项目展示

第三节未来海洋牧场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