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61
折扣购买: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精)/西域游历丛书
ISBN: 9787559827135
第一章 尼雅河尽头以远的古遗址 第一节 废墟N.I和首次发现的写板 1月28日黎明时分,气温仍远在零华氏度以下,我匆 匆赶往伊布拉音一年前捡到古怯卢文木牍的废墟。据他讲 述,他将更多的木牍留在了原地。对他隐瞒我对这些文献 的评价已不可能。他后来很后悔当时没多拿一些,所以途 中我让伊布拉音看住他,防止他到遗址后逃跑或对现场进 行干扰。伊布拉音阿洪是一位出色的听差,他是克里雅按 办根据我的提议派来为我服务的。现在我已接近遗址,那 份期待与怀疑交织的心情,立刻就变成真切的喜悦。我看 到了伊布拉音正领我们前往的废墟N.I,它就在营地东面 约1英里的地方,位于一块小台地的上面,台地高出周围侵 蚀地面12~15英尺。从台地西坡(见图l的前景)往上攀登 时,我立刻就在残存的粗大木料之间,捡到了3块写有怯卢 文的木板。这些残存的木料表明,那里曾是废弃建筑物的 一部分,不过现已被完全侵蚀了。到达台地顶部时,我惊 喜地发现距离最近的房间中,流沙里散落着更多的木牍。 凭借残存的墙壁,还可清楚看出这些房间的轮廓。一年 前,自伊布拉音将木牍扔在这里之后,木牍上又覆盖上了 一层流沙,但这层流沙很薄,无法使落在最上面的木牍免 受雪的侵蚀。我们到达时,背阴处的积雪厚约l英寸。这些 积雪是8天前我从克里雅前往尼雅时在途中碰上的那场降 雪。 看到自己的话得到证实,伊布拉音得意之情溢于言 表,我也甚感欣慰,立即兑现了许诺给他的丰厚报偿。他 立即指出,木牍的发现地并不是这个房间(图2中标为 V.a,这里只是他由于完全不知其价值而将它们扔掉的地 方),而是东边隔壁室i的南角。那里有一个约4英尺宽的 小敞室a,由壁炉(完全暴露在沙子上面)与将室i和va分隔 的墙壁构成(图3)。就在那里,当他用手挖空沙子搜寻 “宝物”时,碰到了一堆木牍。他发现这些古文书似乎是 按某种规律并排放置在该室那边的矮土台上的,因妨碍挖 掘,所以他迅速将它们从残墙上扔到隔壁房去了。真是万 幸,在他发现之后这么短的时间我就来到这里,因为由于 完全暴露于风吹日晒中,这些薄木板不可能像数世纪安全 埋在沙子下面那样长久保持其字迹清晰如初。事实上,一 年的日晒、雨淋和雪浸,尽管程度轻微,但还是使最上面 的木牍变得发白,部分完全暴露在外的字迹已消失了。 我在伊布拉音扔有木牍的那个房间安排了一个守卫, 以防遭到进一步破坏或偷窃,然后让民工们清理伊布拉音 最先碰到木牍的室N.i(图4)。这项工作很容易,因为房间 不大,室内积沙也不深。清理正在小心进行之中,我趁这 当口对废弃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调查。因为此遗址后 来发现的几乎所有其他建筑物的结构均与此相同,所以在 这里对其进行描述应该是合适的。 此遗址总的特征与丹丹乌里克的建筑极其相似,即以 使用木料为基础,不过还是有一些小的区别。有几个房间 的墙壁底部通常垫有白杨木质料的大方木,有些方木甚至 长达40英尺,它们构成一种地基。方木的厚度依其所承墙 壁的大小与重要性而有所不同,一般从6~10英寸不等。 这些方木加工、装配得很完美,民工们对古代木匠的技艺 惊叹不已。在这种墙基上立木柱,它们一方面用来支承房 顶,同时也用作墙壁的框架。立柱之间还有一些较小但同 样精美的中间柱,中间柱子之间规则地保持约1英尺的间 隔。立柱通过柱顶上支撑的大梁连成一体,两两之间有较 小的横木相连。废墟N.I墙壁的上部已毁,大梁已经不 见。但在保存较好的大住宅N.III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 看到这种大梁与曾支承大梁的榫钉。不过,在反映室N.i 发掘后情况的图3、4中,立柱的布局则清楚可见。这种框 架通常是在较小的中间柱的外侧安装一种用红柳枝编织的 结实的斜纹席。席子两面涂抹一层坚硬的白灰泥,构成建 筑物的墙壁。墙壁的总厚度依不同建筑物而有所不同,大 致在6~8英寸。图3是发掘前从外边看到的N.I中室i的东 北和东南墙。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由于暴露于沙子之上, 涂在斜编席上的灰泥已经剥落,斜编席裸露出来。这种以 斜纹红柳席构成的墙心,无疑比丹丹乌里所采用的横迭的 芦苇层更结实。但是,后一结构体系在尼雅遗址早期建筑 中也有所反映,稍后就要记述的废墟N.III、N.IV和N.V中 的几个实例将证明这一点。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