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00
折扣购买: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著名父教专家东子的家教新概念(升级版)
ISBN: 9787540772420
东子,原名范景宇,著名家教专家,首席父教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人才库专家,已被全国100余所中小学校聘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顾问。著有《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最快乐的家教》、《快乐教育18法》等心理学、教育学著作20余部。曾应邀为北京、广州、西安、杭州等各地的学生家长作家庭教育报告1000多场次,举办“亲子教育”提高班近百期。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800多家媒体报道过其事迹和教育理念。 东子网站:www.laodongzi.com 东子博客:dongzifayan.blog.sohu.com
一、不威胁恐吓孩子 如今,大多数父母已经懂得了科学教养孩子的重 要性,恐吓孩子的场景恐怕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并 不代表绝迹。即使现代父母日益重视和孩子的相处之 道,但是在被孩子折磨得头昏脑胀、无计可施的情况 下,恐吓孩子的话还是经常容易脱口而出,因为这种 方法最简单、最有效。 比如小孩子哭闹,给他讲道理他听不懂,好好地 安抚他,又没有效果,还不如干脆吓唬吓唬——“大 灰狼来了!”“老师来了!”“医生来了!”“送你 去打针!”,“把你扔出去!”“把你送给别人!” 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孩子马上就不哭了,睁大惊 恐的眼睛,看医生是不是真的来了,是不是真的要送 他去打针…… 用要挟的话或手段恐吓孩子,是爸爸教育孩子时 常常采用的一种错误方法。爸爸往往认为孩子小、不 懂事,讲不通道理,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达 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如孩子吵闹、不肯睡,就说鬼 怪来了,赶快把眼睛闭上;或把孩子关到黑漆漆的房 间,以表示对他不听话的惩罚。 这种方法破坏了孩子对爸爸的信任和依赖,使其 胆小怕事,甚至导致孩子患上恐惧症或者焦虑症;还 易使孩子模仿这种行为去骗人、吓唬人,以强迫对方 答应自己提出的不正当要求。 恐吓是一剂猛药,确实见效很快,但是治标不治 本,有时连标都治不了,还有极大的副作用,长远的 毒性大大超过短期的疗效。恐吓的实质就是一种精神 暴力,是以镇压为手段,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儿童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家长的恐吓对孩子的成长负面影响极大。一是敏感度 高。经常被恐吓的孩子,一般都变得比较敏感,稍微 有一点变化都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二是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的恐吓过于严重,会使得原本就缺乏安全 感的孩子更容易受伤。三是容易顺从。为了“不被警 察抓走”或“不被扔掉”,孩子也许会变得比较顺从 ,尽量听令于父母、讨好父母,失去了判断事物的能 力。 二、不可轻视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很多家长在责备孩子时,总是会拿孩子的缺点和 别家小孩的优点进行比较,看到别的孩子取得了好成 绩或是获得了什么奖励,于是就骂自己的孩子:“你 怎么什么都不行?你要是有某某一半优秀就好了…… ”或许家长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想让自己的孩 子向别人学习来取长补短,但是他们的做法不知不觉 中已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 子的优点。否则,只顾说孩子的缺点,会让他变得更 加自卑,甚至连原来的优点都失去。这种做法不但不 能提升孩子的上进心,还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 风”。我们应该从每件事中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告诉 孩子“你这一点比很多孩子强多了!”“你的做法中 有一种特别之处。”孩子的自信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因此,爸爸要给予孩子自信心,没有自信的孩子, 不会有改变缺点的力量。 千万不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的缺点 比,什么时候都要给孩子自信,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 对他的欣赏。哪怕是孩子做了不太好的事,也要从另 一个角度找出积极的因素,让孩子始终觉得:我的父 母总能给我力量,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久而久之,孩 子就会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 。 三、不能羞辱斥责 当孩子犯错误、做错事后,不少家长喜欢用难听 的话辱骂孩子,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容易造成 亲子间的隔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孩子干脆 “破罐子破摔”。 爸爸是否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过?孩子需要爱与 温暖,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想法。孩子是一个独立的 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 内心出了问题,我们烦躁、心里不安、工作生活不如 意,却把这一切都发泄在孩子身上,这公平吗? 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我们越发责怪和厌弃他,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终无了时。今天孩子不成器,是 过去我们教育失误的累积;明天孩子前程如何,有待 我们今天的努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 有作为,怎能苛求孩子成龙成风?奢望让孩子实现自 己的理想,那是极端自私的,更会扭曲孩子原本健康 的心灵。 家长总是不忘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穿的,精心培育 孩子身体的成长,却忘了孩子心理的发育也需要细致 呵护。不断积累的情绪问题会和孩子的智力一起发展 ,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们迷失。情感不健康的 孩子,无论智力多么超群,也不可能快乐。 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 子的心灵,作为爸爸及孩子身边的成年人,每一句激 励性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而一句粗暴的呵 斥,则会给他们带来深深的伤害。因此,我们关注的 不应只是孩子的外在强壮,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 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尤其是爸爸,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以 一颗平常心待人与处世。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正确面 对孩子,呵护好孩子的心灵,处理他们成长中的各种 问题,孩子才会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