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3.10
折扣购买: 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原书第4版)(精)
ISBN: 9787111495499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 and 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心皇后》(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最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也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机构的主席,现居卢森堡,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英赛尔检查了这两种田鼠的大脑。他发现,两种 田鼠体内的后叶加压素和后叶催产素本身的表达没什 么不同,但区别在于这些激素的分子受体分布——这 些分子负责对激素做出反应时启动神经元。相对于多 配偶制的山地田鼠,实行单配偶制的草原田鼠在大脑 中更多部位有更多的后叶催产素受体。此外,通过在 草原田鼠的大脑中注入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英 赛尔和其同事引发它们表现出所有的单配偶制的特征 ,例如,对它的伴侣表现出强烈喜好,对其他田鼠具 有攻击性。同样的注入激素实验对山地田鼠的影响甚 微。注入阻断后叶催产素受体的化学物质也会结束单 配偶制的行为。由此可见,草原田鼠之所以实行单配 偶制,是因为它们会对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产生 更多的反应。 在一次对科学技巧的精彩展示中,英赛尔团队带 来许多令人信服的细节,进一步详细说明了激素的影 响。他们在幼鼠出生前便去除它体内的后叶催产素基 因,这导致了社会性失忆:这只鼠可以记得一些事物 ,但接触其他老鼠以后会立刻忘记它们,也认不出它 们。大脑中缺乏后叶催产素,一只老鼠连十分钟前见 过的老鼠也认不出来,除非对方带有一种非社会性提 示的标记,例如非常独特的柠檬味或杏仁味。(英赛 尔说这种情况就如同在一次学术会议中,某位心不在 焉的教授通过朋友们的姓名标签而不是脸来识别对方 。)之后,他们又将激素注入这只老鼠大脑中的某一 部分——内测杏仁核,科学家们发现老鼠渐渐恢复起 全部的社会性记忆。 在另一个实验中,通过运用一种特别改造过的病 毒,他们启动了田鼠大脑中腹侧苍白球的后叶加压素 基因表达。腹侧苍白球在大脑做出回应时起到重要作 用。(我们先暂停一下,来来回回思考几遍,看看如 今的科学家们都能做到什么。他们可以运用病毒来将 啮齿目动物脑部的某种基因量调高,这样的实验在10 年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启动基因表达的结果就是 “形成了择偶偏好”,戏谑式的说法便是“让它们恋 爱了”。他们推断出,要让雄性田鼠对伴侣保持忠诚 度,它脑部的腹侧苍白球就得既有后叶催产素受体, 也有后叶加压素受体。既然交配时会释放后叶催产素 和后叶加压素,那草原田鼠会和它交配过的任何一只 田鼠形成配对关系;后叶催产素帮助它们记忆,后叶 加压素则负责回应。与之不同,山地田鼠不会有同样 的反应,因为它在脑部那个区域里缺乏感知激素存在 的受体。雌性山地田鼠在生殖后才会表达这样的受体 ,因此它们会善待自己的幼子,当然也是在短时间内 。 到现在为止,我提及的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 好像没什么两样,它们是如此相似,可能会稍许刺激 彼此的受体。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后叶催产素帮助雌性选择其伴侣,后叶加压素则帮 助雄性选择其伴侣。当一只雄性草原田鼠的脑部被注 入后叶加压素,除了自己的伴侣,它会对其他田鼠表 现出攻击性。攻击其他田鼠也是(雄性)表达爱的方 式。伯 这一切已经足够令人吃惊了,但是英赛尔实验里 取得的最令人激动万分的结果,是有关于受体的基因 。还记得吧,草原田鼠和山地田鼠的差异不在于激素 表达上,而在于激素受体的表达方式。这些受体本身 就是基因的产物。两个物种的受体基因在本质上完全 相同,但是位于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区域却有很大差别 。现在我们来回顾第1章的内容,非常相近的物种之 间的差异不在于其基因表达,而是在于它们的启动子 。在草原田鼠中,它们的启动子区域中部有一个超大 的DNA底本,长达460个字母。英赛尔团队创造了一只 转基因老鼠,将它的启动子区域变大,它长成和草原 田鼠一样的大脑,在几乎同样的区域里也有后叶加压 素受体表达,可是它却没有建立单配偶关系。史蒂文 ·费尔普斯(Steven Phelps)在印第安纳捕捉了43 只野生草原田鼠,并逐一测定它们的启动子序列:一 些田鼠的插入片段比另一些的要长。插入片段的长度 变化由350个字母到550个字母之间不等。是否插入片 段更长的雄性田鼠比插入片段短的田鼠对伴侣的忠诚 度更高呢?目前还没有答案。 英赛尔的研究带来了简单明了、极具震撼力的结 论。啮齿目动物可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伴侣关系,取决 于启动子开关中的一个DNA片段的长度,该启动子位 于某个基因受体的前部。这又转而精确地决定了大脑 中那些部分可以表达该基因。当然,如同所有优秀的 科学成果一样,与其解决的问题相比,这个发现带来 了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满足老鼠大脑中那个部分的后 叶催产素受体,就会让它对其交配对象有好感?有可 能,这些受体可以引发一种类似上瘾的状态。从这方 面看,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似乎与多巴胺D2受体有些 联系,后者与对毒品上瘾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 若没有后叶催产素,老鼠就没有社会性记忆,因此它 们压根忘记了交配对象的模样。 老鼠并不是人。你现在知道了,我将会由草原田 鼠的稳定交配关系推理到人类的爱,你可能不会喜欢 这种由鼠到人的漂移。这听起来像是还原论或简单论 。你会说,浪漫的爱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数世纪 以来的传统和教导。爱这个称呼应该出现于阿基坦的 埃莉诺(Elenor)的宫廷,或类似的某个地方,由一 群号称“行吟诗人”(troubadours)的性欲旺盛的 诗人所发明。在此之前,人们只会称之为性。 即使在1992年,威廉·扬科维尔克(William Jankowiak)调查了168种不同的人种志文化,他没发 现有人不知爱为何物,你也仍然是对的。当然此刻我 还无法向你证明,当人体内的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 素在脑部合适的位置被激活时,他们就坠入爱河了。 但是,有一些线索可以警示,由一个物种推理到另一 个物种存在着风险性。绵羊需要后叶催产素产生对幼 子的母爱,显然老鼠并不需要。毫无疑问人类的大脑 比老鼠大脑要复杂得多。 但是,我可以提醒你注意一些有趣的巧合。老鼠 和人类也共有一些遗传密码。两个物种体内的后叶催 产素和后叶加压素是相同的,产生于大脑中同样对应 的部位。性引发了这两种激素在人类大脑和啮齿目动 物的脑部产生。它们的受体是相同的,也在大脑中相 应部位得以表达。像一些草原田鼠一样,人类的受体 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在启动子区域有一个略小的 插入片段。如同印第安纳的那些草原田鼠,人类启动 子区域插入片段的长度也因人而异:在最初调查的 150个人中,英赛尔发现有17种不同的长度。一个称 她(他)自己正在恋爱中的人坐着接受脑部扫描,当 她看到爱人的照片时,她大脑中的一些部分会发亮; 当她看着一个仅仅是熟人的照片时,那些部分不会发 亮。那些可以发亮的部分与可卡因刺激的部分有重合 。这一切可以理解为完全是巧合,人类的爱一定与啮 齿目动物的单配偶关系完全不同。但是,考虑到GOD 是很保守的,以及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着许多的 联系性,你要是认为你稳赢并为此下注,那可有点不 明智了。 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