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 第一辑

甲午 第一辑
作者: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78.70
折扣购买: 甲午 第一辑
ISBN: 9787200188387

作者简介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创建于1985年,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性博物馆,是中国近代海防设施中保存最完整、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群。

内容简介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已初步完成宣传战、思想战、心理战等一系列总体战范畴下的系统实践,全面推进军国主义精神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国民的总动员。其中针对少儿群体的军国主义精神动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进行,实现了灌输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有效促成了侵略野心的代际传递,构成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半个世纪间持续为害世界的重要思想动因。研究并梳理这一时期的日本少儿教育动员资源、手段和载体,对于系统理解军国主义思想的传播机理与持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托义务教育体系进行的军国主义思想灌输 1882年,日本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了《军人敕谕》,确立了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范围内的主导地位。当时日本虽未成立承担意识形态宣教 功能的官方宣传机构,但明治维新以来建立的完备义务教育体系,事实上 成为宣传军国主义思想的主阵地。按照文部省的规定,军事教育首先在师 范学校中推行,师范生实行军事化管理,日常生活制度与军校无区别,军 队服役经历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必备履历。天皇于1890年发布的《教育敕语》 进一步明确了“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的国民道德要求,成为军国主义 战时教育的基本依据和遵循。 甲午战争爆发后,如何利用战争契机、结合战争情境完成对国民思想 的大规模改造,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论题,《战时教育策》《武备教育策》《国 民教育之要旨》等倡导国民军事教育的论著纷纷问世。人类学学者伊能嘉 矩的《战时教育策》从天皇对清宣战诏书中“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 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一语出发,提出教育界应各尽所 能,运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推进战时国民教育的主张。a 在他看来,战时教育 的目的就是诱致年青一代振作志气、养成尚武思想。b 然而,这一时期日本 知识界鼓吹的“尚武思想”既根植于旧式封建武士伦理之上,又深受西方 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将教育引向为军国主义张目、 服务侵略扩张需要的邪路。 ·本辑刊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院刊创刊号 ·第一辑所载精彩文章均经过权威专家精挑细选,融知识性、可读性、专业性、研究性于一体,包含专题研究、古代海防、史料整理栏目的11篇文章 ·本辑刊的文章作者均为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 ·本辑刊适合大众阅读,尤其适合对甲午战争、北洋海军、中国近代军事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