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故都文化趣闻/神州轶闻录
ISBN: 9787513326438
冯大彪,1938年6月生于河北蠡县,中国新闻社**编辑,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享****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书画院特邀顾问,北京国墨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世纪名人**书画院院士,兼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会理事、东方书法教育家协会理事、河南中原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研究员、东坡书画院名誉副院长、滇池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20世纪40年代,笔者游杭州时,曾登上六和塔, 俯瞰“之”字形的钱塘江,钱江大桥像一条玉带束住 江身、江水,浩荡东去,消失于茫茫烟云中,真是气 象万千! 钱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座现代化桥梁 。设计者是茅以升先生,他当时只有三十七岁。 虽然中国人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隋朝,就有李 春建造跨度*宽的石拱桥——赵州桥,但在此以后近 百年所造的大铁桥,竞没有一座不是依赖洋人。钱江 大桥的建成,**次证明了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 也能做得到。 钱塘江自古以江阔、潮大、流沙多著称。由于急 流和涌潮相激荡,潮头高时可达九米;而泥沙的浮游 流动,覆盖了江底岩石,沙深处可达四十米,所以杭 州人说:“钱塘江没底!” 茅以升来到钱塘江桥梁工程指挥部,担任钱塘江 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在一间 小小的办公室里,他与同事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进行 了周密的筹备设计,确定桥址定在杭州市区西南的闸 口,设计桥长一千四百五十三米,高七十一米,下层 是单线铁路桥,上层是双线公路桥,采用双层联合桥 形式。 建造这样的大桥,首先是治服流沙打桥基。*好 的办法是在下面打好木桩,再放钢筋混凝土气压沉箱 ,然后在沉箱上面筑桥墩,*后架钢梁。 打木桩相当艰巨,因为江底流沙层又硬又厚。轻 了,打不进去;重了,木桩会断。**只能打一根, 照此进度,一千四百四十根木桩得打四年时间。一个 偶然的机会,他看见有个小孩用盛满水的铁壶浇花, 从壶嘴喷出的水柱,将花坛泥土冲成一个个小洞。由 此*到启发,他指示施工人员把江水抽到高处,再向 江底猛冲下去,泥沙冲出洞后把木桩放进洞里,再用 气锤砸。实行这种“注水法”打桩,**可打木桩三 十根,大大加快了打桩速度。 沉箱*加艰巨。沉箱长十八米,宽十一米,高六 米,重六百吨,外观像一问没有房顶的混凝土的房子 。沉箱必须先放在岸上做好,然后再运到江里,准确 地放在木桩上,这个程序难度极大。有一次,突然来 了狂风暴雨,沉箱像匹脱缰的野马,拖着铁锚,横冲 直撞到江的下游,竞撞坏了一个渡船的码头。由此, 各种闲言碎语、风凉话接踵而来。可他仍满怀信心, 镇定自若,对各种议论不予理睬。他指挥施工人员把 铁锚改造成十吨重的混凝土大锚,牢牢钩住沉箱,沉 箱终于乖乖地被置人规定的位置上;*为艰巨的沉箱 安置工程就这样被解决了。 *大的困难还在于当时*寇正把侵略的战火从东 北、华北烧向淞沪,使得造桥工程急如星火。茅以升 临危不惧,打破了历来造桥先打基础,再建桥墩,* 后造桥梁的工程常规,改为“上下并进,一气呵成” 的造桥方法。他和总工程师罗英,采用“沉箱法”, 克服了流沙所造成的技术困难。一面在水下建桥墩, 一面在岸上构桥梁。当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 发的那天,江上还有一个桥墩和两架钢梁未完成,第 二天*机便飞到大桥工地来侦察、丢**了。大桥就 是在这种情势下,于当年9月26*完工,整个工程只 花了四年时间。 一个在世界桥梁**从未有过的先例是:茅以升 在造桥时就准备着炸桥。造桥难,炸桥也不易,要在 每个钢梁**点上安放**,用引线接到岸上。这项 工作在工程完工不久后就做好了。到12月23*杭州沦 陷,通车才三个月。而在它*后一个多月中,火车、 汽车、行人实际上都是在**上走过的,当*寇进入 杭州时,轰然一声,大桥由设计者亲手炸毁了。 抗*战争胜利后,又是茅以升主持了大桥修复工 程。回顾造桥、炸桥的过程,他曾感慨地说:“切身 经历使我懂得了,政治*败,国防衰弱,只能是‘人 为力俎,我为鱼肉!’” 近三十余年来,茅以升历任铁道研究所所长、铁 道科学院院长等职,培养了一批批桥梁专家。现在他 已是八十九岁高龄,年前他还飞越太平洋到美国,接 *了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的称号。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