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草(外国名作家文集 鲍里斯·维昂卷)

红草(外国名作家文集 鲍里斯·维昂卷)
作者: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红草(外国名作家文集 鲍里斯·维昂卷)
ISBN: 9787540796006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鲍里斯·维昂 (Boris Vian,1920—1959) 法国小说家,同时也是诗人、剧作家、音乐家、翻译家、工程师……维昂给世界文坛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代表作《岁月的泡沫》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经典,《李·安德森的复仇》曾轰动一时,《空心人》《红草》则展示出一种新类型文学。这些作品奠定了维昂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以深刻的独创性涉足现代主义文学的许多思想领域,表现出存在主义哲学和荒诞意识对他的影响。维昂的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征候,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美学趣味。 1959年,维昂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终年39岁。 关于译者 蒙 田 法语翻译。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译有《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蜜蜂与哲人》等。

内容简介

他多么希望拥有一股热情。首先要去看一下,这或许能照亮他的思想。他打开机舱的门,往里伸进一只脚,戴着手套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把柄。他从手指上能感受到发动机的颤动,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蜘蛛钻进了一张不是专为它而织的网。 “时间到了。”拉居里说。 沃尔夫点了点头,不由自主地摆好姿势。灰色的钢门嘭的一声关紧。机舱中,风呼呼地吹了起来,先是很柔和,之后变得凛冽起来,犹如寒冷中变硬的油脂,并突然改变风向。当风正面袭来,沃尔夫使尽全力靠近舱壁,他的脸上能感受到灰暗的钢壁寒气逼人。他缓慢地 呼吸,以免过早地精疲力竭。血液在他的血管中有规律地跳动着。 沃尔夫仍然不敢低头看下方,他想等到自己对环境习惯了之后再说。每当疲倦来袭而不得已低下头时,他就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两根浸染过油脂的皮带扎在他的腰部,顶端系着铁钩,固定在靠近他身边的两个铁环上,好让他把双手放在上面休息。 他艰难地喘着气,膝盖开始痛了。空气渐渐变得稀薄起来,他脉搏加快,开始感到肺部氧气不足。 突然,他看到右边的立柱上有一道亮闪闪的深色长痕,犹如陶壶隆起的内壁上陶土熔化后流淌下的痕迹。他停下来,挂好皮带,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触摸,感到黏糊糊的。他抬起手,借着逆光,发现一滴深红色的液体悬挂在食指尖上,液体凝聚并拉长呈梨形,随后突然脱离手指,像油滴那样滑落。他莫名其妙地觉得很不舒服,便拼命克制,准备在因疲劳而双腿发抖、不得不完全停下来之前再坚持一分钟。 他努力地终于熬完了这一分钟,挂好两条皮带,任由身子软绵绵地搭在皮带上。他感到身体的重量沉重地压在腰间。机舱内,红色的液体继续懒洋洋地缓慢流淌,在钢壁上画出一道蜿蜒曲折的长痕。有时,液体只是在局部变得黏稠才显出它仍在流动;若非这儿那儿出现 的一道反光或阴影,整体看上去似一条静止不动的线条。 沃尔夫等待着。心脏的紊乱跳动渐渐平息下来,全身肌肉开始习惯他快速的呼吸。他独自一人待在机舱中,因周围无任何参照物,无法辨认出它的运动。 他又数了一百多秒。透过手套,他的手指仍能感受到逐渐结成的冰霜,手指触摸之处,冰霜咔嚓作响。现在,光线变得很强烈,他看东西很吃力,眼睛开始流泪。他松开一只手,用另一只手将一直卡在头箍上的眼镜调整好,戴好眼镜后,他不再眨眼,眼皮也不再作疼。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犹如在水族馆中看到的那种景象。 他小心谨慎地朝脚下看。机器飞速远离仍隐约可见的地面,令他一阵窒息。他处在一架发动机吊舱的中央,机头直射天空,而底部则从深壑中猛然冒出。 他闭着眼睛,强忍住不让自己呕吐,并摸索着解下挂钩,转过身来,背靠着舱壁。等重新站好之后,他又系上安全带,脚跟岔开,决定再睁开眼睛。他握紧双拳,好像手中握着小石头。 头顶掉下一阵阵灰尘,闪闪发亮却难以捕捉。虚幻的天空无限颤动,摇曳闪烁。沃尔夫的脸冰冷而潮湿。 他的双腿开始颤抖,这并非是发动机的震动引起的。但他还是找到了办法,慢慢地逐渐控制了自己。 这时候,他发现自己回想起了往事。他并不阻止记忆涌现,而是更好地控制自己,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往事中。冰霜在他皮衣上结出闪亮的霜层,霜层包裹着皮衣,在手腕和膝盖处裂开。 往日的碎片紧紧地围裹着他,时而像灰鼠般温柔,机灵而悄无声息;时而闪烁发亮,生机勃勃,充满阳光,或温和而缓慢地流淌着,轻盈而充满生机,恰如浪花翻起的泡沫。 有些记忆非常准确,有如孩童时代照相师定格下来的影像,也回忆起一些谈话内容,却无法重新感觉到,因为其实质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其他往事却令他记忆犹新,花园、草地和空气,变幻无穷的绿色和黄色融合在碧绿的草地中,在阴凉的树荫下,由深色转向黑色。 沃尔夫在暗淡的空气中颤抖,回忆着往事。生活在他记忆的涌动中渐次清晰起来。 他的左右两边,暗沉的液体涂满了机舱的立柱。 融真实与怪诞、现实与超现实、幽默与诗意于一体 介于科幻小说和心理小说之间的梦境“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