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作者: 编者:王鹏琴//邵妍
出版社: 人民卫生
原售价: 85.00
折扣价: 55.25
折扣购买: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ISBN: 97871173628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章 彭氏眼针疗法详解 彭氏眼针疗法包括观眼识病和眼针技术两个部分, 其理论依据是眼与经络、五轮八廓、五脏密切相关,白 睛的脉络变化反映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及人体气血 虚实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具有指导意义。眼 针八区十三穴与周围腧穴定位不同,在临床治疗上具有 特色优势病种,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眼针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禁忌证。目前开展的彭氏眼针疗法研究主要 包括白睛络脉形态研究、眼针临床疗效评价及动物实验 机制研究等。 第一节 彭氏眼针疗法理论 眼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五官之一,具有视万 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这一功能的 正常进行,是脏腑精气不断输注的结果,而精气的输注 ,又需要依靠经络来完成。眼与经络、经筋及奇经八脉 关系密切。 一、眼与经络 (一)眼与十二经脉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 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 为睛。”揭示出全身的经络与眼目关系密切,在十二经 脉的具体循行中,除肺、脾、肾、心包络以外,有八条 经脉是以眼作为集散地的。如“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 ,交zaozi001中,旁纳太阳之脉”“小肠手太阳之脉,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三焦 手少阳之脉,……,交颊,至目锐眦”“心手少阴之脉 ,……,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肝足厥阴之脉,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大肠手阳明之 脉……其支者……上挟鼻孔”“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 目内眦”“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由于阴阳表 里相合,经脉的相互连通,从而使眼及眼之白睛与全身 经络相联系。例如,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 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诊寒热,赤脉上下 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 眼为五官之一,它通过经络和脏腑有不可分割的联 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 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 而为睛。”《素问·五脏生成》说:“诸脉皆属于目。 ”《灵枢·口问》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素 问·五脏生成》又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 视。”张景岳《类经注》解释说:“肝为藏血之脏也, 故人凡寐者其面色多白,以血藏故耳。”脏腑与眼睛相 通是靠经络联系而形成的,经络分布于眼的通络。 起于眼或眼周的经络有:①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 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于睛明穴;②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 内眦睛明穴;③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瞳子髎穴。 经过眼或眼周的经脉有:①手少阴心经,其支者, 系目系;②足厥阴肝经,其经脉直接与目系相连;③任 脉经过两目中间而终;④督脉经两目中间而下行终于长 唇的龈交穴。终于眼或眼周的经脉有:①手阳明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