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268.00
折扣价: 187.60
折扣购买: 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
ISBN: 9787807685012
本书编辑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史地工作者组成,堪称阵容雄厚。
城楼 木作 彩画——以古建绝技演绎中国首都新叙事 (节选自本书第八章“天安门|大国工匠为中华之心铸魂”,注释从略)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今天人们看到的天安门城楼其实是彻底拆除翻建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曾对天安门城楼进行过多次大大小小的修缮,或者粉刷楼体,或者更换部件,或者添加设施,或者加固廊柱。但是,已经历时数百年的城楼依旧不断出现新的安全隐患。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致使天安门城楼原本的损坏及变形更加严重。维护人员只能用海量的铁箍、钢材对城楼进行加固,这也使得城楼内部的重量负荷更加大到难以想象。修修补补已无济于事。于是,1969年12月,国务院最终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照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 重建工作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从1969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到1970年4月7日彻底完工,整个工期历时112天。 实际上,这并不是天安门城楼第一次重建。如上文所说,明成化年间和清顺治年间,因遭受火灾,天安门已经重建过两次。不过,自从成化年间的重建确定了其式样和规制之后,天安门城楼的样貌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此次重建工作,整体上也遵照“原样不动”的原则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营造行业精英们,组成木工、瓦工、彩油工、架子工等多支施工连队,不但组织严密、密切协作、运作高效,而且采用古代工匠的“放样”方法,将城楼上原有的传统元素都一对一保留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建造、修缮有“八大作”之称,包括:瓦作、土作、石作、木作、彩画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八作中木作又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行业中“掌线的”被称为大木作,负责房屋设计、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是营造行业的灵魂;小木作负责门窗、隔扇、屏风等各类细木工活。 天安门城楼重建时,由于安保措施严格,施工过程图纸不能带出房间,老艺人完全凭借三根杆子,即古建行里的“丈杆”,一根管面宽,一根标进深,一根柱高丈杆标高度。天安门城楼所有的尺寸都标注在这些丈杆上,工人们只需要按照丈杆标注的尺寸就有了施工图纸,传统技艺的高超折服了现代建筑专业的工程师们。 重建后的天安门城楼,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保留了原有外形和结构布局,依旧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不过加大了斗拱的尺寸,增加了屋面坡度,增大了屋角起翘,比原城楼增高了87厘米。除重建城楼外,还有东西卷棚和城台加高、女儿墙减薄、标语板更换、电梯安装等附属工程,同时还增设了供电照明、上下水、热力暖气、电话、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 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外檐油漆彩画由原来的金龙和玺图案改为大丽花和玺图案。 此次天安门城楼重建时,对采用什么样的图案和彩画,有过激烈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城楼属于古建筑,应当按照传统的方式修建,只有用古代级别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大面积描金,才能与天安门的地位相符。另一种意见认为:“龙和玺”彩画和“仙人走兽”等都是“四旧”,应当去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安门应具有革命意义,要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等图案来代替。 在相持不下之时,周总理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天安门彩画整体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图案,勾头等小型琉璃瓦可用“向日葵”图案,其余一切照旧。 直到十几年后的1984年,天安门城楼再次修缮,大丽花和玺图案又被改回了传统的“龙和玺”彩画,恢复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一张通往北京非遗的时空门票! 想要在永定门放飞你的风筝,感受南鹞北鸢的自由吗?想在天坛与古人一起仰望星空,体验祭祀的庄严吗?本书带你一一实现! 每个章节都是一次探险,每个故事都是一场盛宴。在这里,你不仅能了解到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还能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学习那些快要失传的技艺。 图文并茂,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文化的风采。语言通俗易懂,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为北京文化的“小专家”。 知识量爆棚,但绝不枯燥!这本书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宝箱,每翻开一页,都有新惊喜等着你。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今天,这本书是你的专属“文化护照”,带你领略北京的独特魅力。 准备好你的背包,这本书不仅是你的知识宝库,也是你的旅行指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非遗之旅,发现北京中轴线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