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史诗红楼梦(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47599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作家、学者。重庆万州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的发表诗歌合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曾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做了大量拓荒工作。在延安期间,他出版了著名的《预言》《夜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马列学院教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出版有《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等论著。1977年7月24日病逝。
一、引子 伟大的不朽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关于它的深入人心,清代的笔记里有过一些故事。有一位作者说,他从前在杭州读书的时候,听说有某商人的女儿,貌美,会作诗,因为太爱读《红楼梦》了,后来得了肺病。她快死的时候,她父母把这部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说:“奈何烧杀我宝玉!”又一位作者说,苏州有个姓金的人,也很喜欢读这部小说,他给林黛玉设了牌位,日夜祭祀。他读到林黛玉绝食焚稿那几回,就呜咽哭泣。这个人后来竟有些疯疯癫癫了。这些故事是比较奇特的,未必都是真事。前一位作者更是企图用那个故事来反对《红楼梦》。然而这些故事却也反映出来了这样的事实:《红楼梦》的艺术异常迷人,它所创造的人物异常成功,它对许多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我们少年时候,我们还没有读这部巨着的时候,就很可能听到某些年纪较大的人谈论它。他们常常谈论得那样热烈。我们不能不吃惊了,他们对它里面的人物和情节是那样熟悉,而且有时爆发了激烈的争辩,就如同在谈论他们的邻居或亲戚,如同为了什么和他们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而争辩一样。后来我们自己读到了它。也许我们才十四岁或十五岁。尽管我们还不能理解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这个悲剧仍然十分吸引我们,里面那些不幸的人物仍然激起了我们的深深的同情。而且我们的幼小的心灵好像从它受过了一次洗礼。我们开始知道在异性之间可以有一种纯洁的痴心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比起在我们周围所常见的那些男女之间的粗鄙的关系显得格外可贵,格外动人。时间过去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我们经历了复杂的多变化的人生。我们不但经历了爱情的痛苦和欢乐,而且受到了革命的烈火的锻炼。我们重又来读这部巨着。它仍然是这样吸引我们——或许应该说更加吸引我们。我们好像回复到少年时候。我们好像从里面呼吸到青春的气息。那些我们过去还不能理解的人物和生活,已不再是一片茫然无途径可寻的树林了。这部巨着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许多大幅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的图画,那样色彩炫目,又那样明晰。那样众多的人物的面貌和灵魂,那样多方面的封建社会的制度和风习,都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每次都感到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新鲜和丰富,每次都可以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察觉到的有意义的内容。 伟大的作品,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为数不多的伟大的作品,正是这样的:它能获得不同年龄和经历了不同生活的广大的读者群的衷心爱好;它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它能够吸引我们反复去阅读,不仅因为它的艺术的魅力像永不凋谢的花一样,而且因为它蕴藏的意义是那样丰富,那样深刻,需要我们去做多次的探讨然后可以比较明了。 《红楼梦》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兴盛的时期。经过了一百余年的统治,以满族入主中国的清朝不但已经打败了汉族的抵抗和反叛,而且征服了北部、西北、西部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它这时的统治应该承认是巩固的,强有力的,否则无法解释那样多次的战争的胜利。这个王朝看起来很显赫,实际却很快就要转入衰败了。就是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年,农民起义像火一样连绵不断地燃烧在许多地区。到了1840年,离《红楼梦》的出现还不到一百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了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从此就走向瓦解。《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最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它好像对读者说:这些古老的制度和风习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如此不合理,让它们快些灭亡吧!虽然在这沉沉地睡着的黑夜里,我无法知道将要到来的是怎样一个黎明,我也无法知道人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怎样才可以获得,但我已经诅咒了那些黑暗的事物,歌颂了我的梦想。 《史诗<红楼梦>》行文行云流水,以论文、讲演、报告三种文体,用诗意的文字体贴红楼人物和生活细节,融理论的深度和体验的深度为一体,显示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据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独具的诗人气质。 《红楼梦》这部巨着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何其芳 《论〈红楼梦〉》可以说是诗的论文,论文的诗……我们又可感到文中注入了深沉的理性和精辟的思索,在诗的文采和情境中可以见到冷静的分析,正是这样,何其芳的学术论文不仅可读性强,而且科学性也很强。他的论文的写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师法。——刘再复
《史诗<红楼梦>》行文行云流水,以论文、讲演、报告三种文体,用诗意的文字体贴红楼人物和生活细节,融理论的深度和体验的深度为一体,显示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据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独具的诗人气质。 《红楼梦》这部巨著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深刻的描写,就像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何其芳 《论〈红楼梦〉》可以说是诗的论文,论文的诗……我们又可感到文中注入了深沉的理性和精辟的思索,在诗的文采和情境中可以见到冷静的分析,正是这样,何其芳的学术论文不仅可读性强,而且科学性也很强。他的论文的写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师法。——刘再复
书籍目录
目 录 论《红楼梦》 003/一、引子 007/二、曹雪芹的身世与《红楼梦》 014/三、宝黛的爱情 027/四、叛逆者 038/五、广阔的现实 049/六、薛宝钗的悲剧 066/七、王熙凤,一条美丽的蛇 073/八、《红楼梦》是一个森林,一个海洋 093/九、《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05/十、《红楼梦》的批判性 116/十一、《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138/十二、《红楼梦》的思想性质 154/十三、高鹗续书 答关于《红楼梦》的一些问题 168/一、关于《红楼梦》的某些人物及关于典型的问题 182/二、关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186/三、关于《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人民性和民族特色 190/四、关于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 193/五、 写《论〈红楼梦〉》以及研究评价其他古典作品的体会 曹雪芹的贡献 199/一、奇迹似的《红楼梦》 206/二、奇迹为什么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 224/三、怎样正确评价《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