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美卡随想录(布面精装)

琼美卡随想录(布面精装)
作者: 木心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琼美卡随想录(布面精装)
ISBN: 9787542669056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部影片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之路,摄制组为此来到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拟将画家木心作为BBC千年历程纪录片的“一个开场的故事”,以诠释艺术的力量。

内容简介

木心《如意》选摘—— 生活如意而丰富——这样一句,表达不了我之所思所愿;我思愿的乃是: 集中于一个目的,作种种快乐的变化。 或说: 许多种变化着的快乐都集中在一个目的上了。 迎面一阵大风,灰沙吹进了恺撒的眼皮和乞丐的眼皮。如果乞丐的眼皮里的灰沙先溶化,或先由泪水带出,他便清爽地看那恺撒苦恼地揉眼皮,拭泪水。 之前,之后,且不算,单算此一刻,乞丐比恺撒如意。 世上多的是比恺撒不足比乞丐有余的人,在眼皮里没有灰沙的时日中,零零碎碎的如意总是有的,然而难以构成快乐。 因而我选了一个淡淡的“目的”,使许多种微茫的快乐集中,不停地变化着。 木心《剑柄》选摘—— 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黯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 冲谦而狂放的人不多。 谦狂交作地过一生是够堂皇的。 “忘我”之说,说而不通。应是:论事毋涉私心意气谓之谦,命世不计个人得失谓之狂。这样的谦狂交作是可爱的,可行的。 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 拜伦以天才自命,以不多读书自诩。后来在他的故居,发现许多书上密密麻麻地注满他的感想、心得——拜伦的字迹是很容易辨认的。 再者,我们比剑术,比枪法——执笔行文间之所以引一“我”字,如剑之柄,似枪之扣,得力便可。 不可以剑柄枪扣炫人,何可以剑柄枪扣授人。 木心《我友》选摘—— 中国古代人,能见于史册的,我注目于庄周、屈原、嵇康、陶潜、司马迁、李商隐、曹雪芹……他们的品性、才调,使我神往。我钦羡的另一大类:季札、乐毅、孙武、范蠡、谢安、张良、田兴……他们的知人之明,极妙;自知之明,妙极。孙膑没有及早看透庞涓,是笨了三分(笨不起哪)。田兴则聪明绝顶,朱元璋哄不了他,请不动他,只好激之以“再不来的,不是脚色”(流氓口气活现)。脚色田兴来了;话旧旬余,朱赠金银,田慨受不辞。出得宫来,悉数散与平民百姓,孑身飘然而去。 美哉田兴! 季札的挂剑而去,也是最高的潇洒——美哉季札! 潇洒是这样的潇洒,现代时装公司广告上的潇洒是指衣服裁剪得好。 试看古潇洒,值得频回首。 木心《王者》选摘—— 登金字塔,埃及属于我。彳亍拜旦隆的八柱间,雅典臣伏在我足下。小坐巴黎街头咖啡店的椅子上,法兰西为我而繁华。那胡夫法老,那伯律柯斯,那路易十四,都不知后来的王者不烦一兵一卒,长驱直入,笑谈于深宫、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享尽风光,扬长而去——旅行家万岁! 恺撒说: “我来,我见,我胜。” 什么叫“胜”,还不是被谋杀了。即使避过谋杀,威福绵绵,长寿,啊长寿?长寿的意思是年命有限。 如果说:“我来了,我见了,我够了。”这倒还像话。 凡是像话的话,都不必说——那就不说。 夕阳照着威尼斯的太息桥,威尼斯的船夫多半是大学生。 木心《圆满》选摘—— 生命的两大神秘:欲望和厌倦。 每当欲望来时,人自会有一股贪、馋、倔、拗的怪异大力。既达既成既毕,接着来的是熟、烂、腻、烦,要抛开,非割绝不可,宁愿什么都没有。 智者求超脱,古早的智者就已明悉不幸的根源,在于那厌倦的前身即是欲望。若要超脱,除非死,或者除非是像死一般活着。 以“死”去解答“生”——那是什么?是文不对题,题不对文。 近代的智者劝解道:“欲望的超脱,最佳的方法无过于满足欲望。” 这又不知说到哪里去了,岂非是只能徇从,只能屈服。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此一偈,好果然是好极了,然而做不到三天的圆满,更何况永恒的圆满。 木心《将醒》选摘——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人,是“人之初”。 际此一瞬间,不是性本善也非性本恶,是空白、荏弱、软性的脱节。 英雄的失策,美人的失贞,往往在此一瞬片刻。是意识和潜意识界线模糊的一瞬,身不由己的片刻。 人的宽厚、浇薄、慷慨、吝啬,都是后天的刻意造作。从睡梦中倏然醒来时,义士恶徒君子小人多情种负心郎全差不多,稍过一会儿,区别就明明显显的了。 然而高妙的战略,奇美的灵感,也往往出此将醒未醒的刹那之间,又何以故? 那是梦的残象犹存,思维的习性尚未顺理成章;本能、直觉正可乘机起作用,人超出了自己寻常的水平——本能、直觉,是历千万年之经验而形成的微观智慧,冥潜于灵性的最深层次,偶尔升上来,必是大有作为。 宏伟、精彩的事物,都是由人的本能直觉来成就的。 若有神助,其实是人的自助——这无疑是可喜的。不过不要太高兴。 ★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 ★ 陈向宏(木心故里乌镇的总规划师)——木心先生是唯一的。 ★ 铁戈(木心在上海时期的忘年好友)——现在人们看到的木心,都只是他露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 陈村(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 何立伟(作家)——意外之人,意外之文。 ★ 骆以军(作家)——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现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包括辜负、遗憾、忏悔及追忆,也讨论人如何站在现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严。 ★ 孙郁(学者)——读几册木心作品集,像一番奇遇,自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入人心。 ★ 陈子善(学者)——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现在是到了木心先生的散文“墙外开花墙内红”的时候了。 ★ 巫鸿(学者)——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中,木心有两点与众不同:其一,他在中西文学和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也能同样娴熟地将这些知识融会于写作和绘画之中。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和最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比美。高行健也是一位相当执着的画家,但是我认为在绘画风格的细腻和作品题材的丰富两个方面,木心都要胜过一筹。 ★ 童明(学者)——木心风格不是“一脉相承”,而是“多脉相承”。他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关。 ★ 陇菲(学者)——木铎声声,我心摇曳。 ★ 春阳(学者)——木心,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 李静(学者)——木心寻返久经失落的古典词语,借以拓展思维、感受和想象的边界,由此,他创造了一种真正成熟、华美、丰赡而高贵的现代汉语。 ★ 梁文道(“看理想”主讲人)——木心像是从一个从来没有断裂的传统中出来的,他能够用文字把你整个儿抓进去。

★ 中文写作的“标高”——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之《琼美卡随想录》,木心晚年字字斟酌,删去原来繁体字版《福气》一小节,略去关于“我”的解释性语句,做了不少“减法”,体现含而不露的一贯风格。用字讲究,标点也讲究。书中的各篇标题都是两个字的,如《剑柄》《缀之》《邪念》《卒岁》等等,奇思妙想,终篇不绝。木心“善用汉赋般的奇字”,“在别人说不下去的地方说出别开生面”,读者可一如既往地体会木心行文“丰沛而娴熟”的技巧。 ★ 木心定稿×首次布面精装—— 木心手写文章,就像手工一样,看上去一气呵成,其实通常改六七次,好文章是磨出来的。甚至从1986年《散文一集》在台北出版,这是木心开山之作,到2006年新编为《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大陆首亮相,也还在推敲字句。从此,木心晚年定稿系列均交理想国完成出版。今“木心全集”汇齐15种文字著作(含讲稿《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一字一句,悉从木心生前的定稿(及陈丹青听课笔记),素雅设计,由设计师陆智昌担纲,均首次布面精装。

书籍目录

【辑】

如意

剑柄

我友

王者

圆满

心脏

将醒

呼唤

休息

除此

无关

烂去

问谁

败笔

迟迟

走了

出魔

笔挺

缀之

尖鞋

【第二辑】

嗻语

俳句

风言

【第三辑】

上当

但愿

真的

再说

很好

智蛙

疯树

不绝

棉被

步姿

新呀

荒年

同在

笑爬

邪念

放松

某些

认笨

引喻

怪想

多累

呆等

卒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