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马扬蹄--厦门特区建设群英谱(上)/厦门口述历史丛书

奋马扬蹄--厦门特区建设群英谱(上)/厦门口述历史丛书
作者: 责编:章木良|总主编:陈仲义|口述:曾超|整理:李珊
出版社: 厦门大学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奋马扬蹄--厦门特区建设群英谱(上)/厦门口述历史丛书
ISBN: 97875615741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天堑变通途——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 理兼总工程师 曾超 口述实录 口述人:曾超 采访整理人:李珊 时间:2018年6月4日上午 地点: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口述人简介: 曾超,男,1958年10月出生,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在厦门桥隧结构 工程的科学攻关、重大技术突破和工程现场技术管理中做 出了突出贡献。 他作为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漂浮悬索桥——海沧大 桥,以及大陆第一座大断面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的技术 总负责,被誉为“肩扛两座通道”的工学博士。在工程可 借鉴经验不多的条件下,他知难迎难,勇于尝试,突破了 多项世界级施工技术难关,填补了国际、国内隧道建设的 多项空白,高标准、高品质完成了这两项举世瞩目的工程 ,先后获福建省“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重点项目建 设功臣”、省“五一劳动奖章”。 他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系统化的科研、试验作为工 程建设的技术保障和推动力,合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新工艺,取得显著效益。他依靠国内技术力量,主持开展 了一系列大型桥梁、隧道的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取得了大 量卓有成效的创新成果。厦门海沧大桥在全省首获我国土 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奖——詹天佑奖。 他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创造条件让年轻技术人员接受 磨炼,他们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厦门工程界的栋梁之材。他 潜心学术研究,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了数十篇专业论文 。 李珊:曾总,您是怎么到厦门路桥的? 曾超:我在福建泉州出生,1978年到西南交大去读书 ,一直读完博士,然后又留校工作了四年,在成都一共待 了十四年半。1993年的时候听说厦门要建一个跨海大桥。 我的专业是桥梁结构工程,觉得在学校工作一直是纯理论 ,如果能够干一点实际工程,会更有意义。 当时我厦门的同学告诉我,是潘世建副局长负责海沧 大桥的筹建,要找就去找他。我谁也不认识,也没有任何 关系,就拿着自己的简历,跑到交通局门口去等他。当时 交通局还在思明北路。见到他,我先做了自我介绍。他很 客气,讲他们欢迎我来,但是又担心我这个博士来到这里 没用武之地,会不会大材小用了。所以他建议说:“要不 这样,你就先借调到我们这里,过来工作一段时间,看能 不能适应。能,你就过来;不适应,还可以回学校。”我 想,既然下了决心来,就应该不留退路。不然一遇到困难 ,就可能想打退堂鼓。我讲,还是一步到位算了。他说行 ,就把我的材料接了。就这样,我就过来了。 李珊:从高校到企业,能适应吗? 曾超:1993年6月,路桥公司为了海沧大桥建设这个项 目成立。当时的公司才二三十个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