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地质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8.50
折扣购买: 亘古沧桑话幽燕
ISBN: 9787116058224
宫兆敏,1977年生,2007年毕业于中圜地质大学(北京),硕上研究生学历,喜好文学、历史。硕士研究牛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现任职于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陈宝国,1954年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中园地质大学(北京),从事科学技术史、地质科学史教学与研究。1990年至今发表论文40余篇,编辑地质科学史文集4部,专著一部,参与《中国小百科全书》、《中圜地学大事典》、《地球科学大辞典》的编纂。现为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委员、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曾接受过母亲那无私的 给予;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不依恋祖国那山水编织 的抚育生命的摇篮。古往今来,有多少赞美祖国的心 曲诗意,无不倾吐着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抚摸着祖国 大地上的一草一木,眺望祖国的一山一川,我们都会 感到一阵阵生命的活力在跳跃,当我们在祖国的大地 上漫游时,心里自然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幸福和美感。 (1)从华北说起 谈到华北,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华北平原。我国地 域辽阔,地形特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华北平原就 是我国多种地形特征中的一种。我国的地势由西向东 呈现着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地理学家把我 国陆地由西向东呈阶梯状的分布按照海拔高度的不同 分为三个阶梯。 第一级阶梯为海拔平均为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第二级阶梯为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 地地区。例如: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等;第三级阶梯为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丘 陵和平原的交错分布区域。如东北平原、辽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华北平原也属于第三级阶梯。华 北平原地表平坦,海拔高度大多在50米以下。由于平 原地区在形成过程中大都是河流泥沙长期淤积而成, 所以地面坦荡,土壤肥沃,对耕作有利,适合于粮食 作物的生长,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农业耕作区域。华 北平原也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华北平原的区域范围西 起太行山,东到海滨,北靠燕山,南抵淮河附近,所 以在华北平原范围内也包括了海河平原和黄淮平原。 由于华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等省和北京、天津两市,所以一般称这个地区为华北 地区,通称华北。 在华北平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社会变迁的历史。早在公元前700多年以前的 周朝时期,我国的北方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华北地区, 就有燕国和赵国存在。我们很熟悉的典故“图穷匕首 见”所描述的荆柯刺秦王的故事就发生在燕国(但发 生的时间已不是公元前’700多年,而是公元前227年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沿革的关系,华北又有燕赵的 称谓。但多见于文人墨客的诗文辞赋中。从史料的记 载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燕赵”即指现在的河北北 部、南部、西部、山西北部和中部,还有辽宁南部地 区。 (2)关于地台 燕赵大地上的历史演变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经 历了几千年的更替变化,形成了有地区特色的文化特 征。有关这方面的介绍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谈到,在此 不多赘述。这里要谈的是有关地质历史时期关于华北 地区的地质历史演变情况,也就是发生在我们脚下的 这片土地自身发展变化的状况。 前面我们曾谈到了地球的年龄及其构造,华北地 区作为整个地球地壳很小的一部分,它的发育变动既 受全球地质构造的制约,同时又有自己演化的特点。 在地理学中,依据华北地区的地势特征称之为华北平 原。在地质构造的描述中这个地域也有它自己的称呼 ,叫做华北地台。 华北平原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流水作用过程中河流 中的泥沙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造成的。这是地球物质运 动作用的结果。这种因流水作用而形成的堆积或者沉 积现象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平原 这种地表现象的形成还有其他的成因,其中就有由于 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整个区域处于地壳比较低洼平坦 的沉降带的因素,这种特征为流水搬运过程中河流泥 沙的沉积提供了条件。 所谓地台,又称为陆台,在地质构造上它与地槽 相对应,是一个一般说来比较稳定的构造单元。科学 家们认为地槽是活动性非常强的构造单元,而地台与 地槽在发展上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像一个苹 果拿在你的手中,你只握住了苹果的一半,一刀削下 去,没有握住的一半掉了下去,而你手中的另一半没 有上下运动,是处于一种静止的、稳定的状态,那么 这种处于稳定的部分在地质学上就被称为地台,地质 构造学中的解释是指地表上稳定的,形成后未再遭受 褶皱变形的地区。而向下运动的部分其结果就形成地 槽。地质构造学中的解释是指长期持续沉降并接受巨 厚沉积的带状地壳活动构造单元。然而在地台、地槽 之间这种互为运动的形式是可以转变的。也就是说地 槽经过发展可以转变为地台,虽然地台相对于地槽来 说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带,但作为物质运动的规律来 讲,稳定是相对的,地台也不是没有变化和变动的。 地台具有自己的结构形态,科学家们认为它是由 上下两个构造层所组成的,下层称为基底,上层称为 盖层。前面我们谈到华北平原具有地面坦荡,土壤肥 沃的特征,是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好地方。而地台在 地质构造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对我们人类也是一种福音 。我们常说向大地要宝藏,这宝藏就是对于人类的生 存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资源。据科学家们研究,认 为在地台区域盛产石油、煤等能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 。因为地台自形成以后没有遭到褶皱变化的影响,它 的上层(盖层)比较薄,构造变动是很小的,地壳的运 动一般表现为大面积的缓慢升降运动,岩浆的活动也 比较微弱,所谓的稳定就是指的这些方面。地台的表 面形态一般为几何形态,多数呈现出不规则的圆形、 菱形、多边形等外部形态,其面积一般都超过数十万 平方千米,如非洲地台就达到了2000万平方千米。与 非洲地台相比,华北地台就算小的了。 (3)华北地台 华北地台分布的范围很大,不仅在我国境内,在 邻国朝鲜北部地区也有分布。因此,华北地台连同朝 鲜北部又称为中朝地台。在我国境内华北地台大致轮 廓呈现出一个三角形,它的主体在华北地区。它的北 面以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系的北缘为界,西面起自甘 肃西部玉门以北的地区,由此向东经内蒙古的宝昌直 到东北的法库、昌图、敦化和延吉一带。它的西南界 位于甘肃省龙首山与合黎山以南,后经清水河,六盘 山西麓向南延伸至天水附近,从天水向东又经西安、 洛南、栾川及江苏六合沿线,而后终止于位于山东郯 城和安徽庐江这一条南北走向的断裂带上,形成地台 的南界。华北地台的东界起自安徽合肥往北偏东方向 经嘉山延伸到江苏连云港之后进入黄海。这是地质学 家给我们勾画的华北地台大致的轮廓。 打开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华北地台这个区 域内现代地形的构成情况。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地台总 的起伏气势是与我国地形发展的总趋势相同的,呈现 出西高东低的特征。我们还可以看到地台的边界多有 高山,形成了其北缘、西界和东侧几乎都被高山环绕 着的地形特征。如北面有阴山山系,西面有龙首山、 合黎山、六盘山,东面有昆嵛山,东北部有长白山。 地台的内部是由高原、丘陵和平原组成,在盆地和平 原之间耸立着小秦岭和嵩山。在地台的腹部有山势走 向呈现“S”形的特征,这就是东北部的燕山蜿蜒西 接恒山和五台山,再转向西南与近南北走向的太行山 相连,在山西的西南部转为中条山。正是在这个“s ”形山势的两侧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存在。在华 北地台上黄河呈现出“~”形态,像一条滚动的蛟龙 几度急剧的转折,汇集了许多其他的河流而东流注入 渤海。这些现代地形的发育,其特征是受地台内部大 地构造运动和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的控制影响的。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