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中学生课程化名著文库:经典常谈
ISBN: 9787569535709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出版有众多散文集和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 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 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 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 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 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 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 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 《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 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 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为《仓颉篇》。秦代那三种字书都不传了;汉代这个 《仓颉篇》,现在残存着一部分。西汉时期还有些人作了些字书,所选的字大致和这个《仓颉 篇》差不多。就中只有史游的《急就篇》还存留着。《仓颉》残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急 就篇》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 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 都据事类而言。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 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 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 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 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 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 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 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 “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 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 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1.语文阅读书目:《经典常谈》入选八年级下语文阅读书目,是一本阅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入门指南,可以让学生储备传统国学知识,打下阅读古籍的基础。 2.国学经典入门书:古代典籍是一座巨大的思想文化宝库,本书从繁多的古代典籍中挑选出十三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教给读者如何去读懂这些书,帮助读者掌握阅读古籍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3.针对学生的内容设计:特别增加难字注音、注释,扫清阅读障碍;附赠《考点练习手册》,阅读后及时练习巩固;扫码即可收听音频,全方位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