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质疑逼近真相
ISBN: 9787209127745
湖南人。 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院特殊津贴。 多年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多次获得国内国际相关奖项。 被誉为“职业记者”标杆和最好的电视新闻采访记者之一。 曾任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兼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省委宣*部外宣办副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工作)。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采访实录: 王志(以下简称“王”):美国科学家曾论证说中国会把世界吃光。 袁隆平(以下简称“袁”):他并不是恶意的,他把中国作为一个突出的例子,人口在增,耕地在减,就是说你各级政府领*人要把重点放在粮食安全上面来,引用的数据都是很确实的。 王:大家把观点都放在袁老师身上,您有什么回应呢? 袁:我看了他这本书,很多数据有说服力的,但是其中有两点他认识不够,或者是低估了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潜力。所以我的回应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第一点他说把希望寄托在基因工程上面,他那个书是1996年写的,20 年过去了,这个基因工程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没有一点贡献,另外比较现实的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这个超级稻上面,这点倒是讲对了。当时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超级稻”育种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把当时水稻的产量潜力提高20%到 25%。 王:那么您现在已经达到了? 袁:结果国际水稻研究所到2000年没有实现这个计划,他寄托希望的这个国际水稻研究所也成了一个泡影,他就不知道我们中国人后来居上。1996年我们***有一项超级稻计划,我们到2000年的时候,就实现了第一期亩产7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4.5吨,比当时最好的品种能够增产到 15%到 20%的计划。然后到 2004 年,我们就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的第二期计划,提前一年亩产8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12吨的这个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了。我们现在还进一步提出,在2005年提前实现第二期的每公顷12吨的这个计划。我本人就建议,当时向***写了一个报告,要开展启动第三期的亩产9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13.5吨的这么一个计划。后来***就同意了我这个计划,就正式立项了。第三期就大面积示范,亩产 900公斤,每公顷也就是13.5吨,这个第三期超级稻的计划,计划要在 2015年实现。 王:您随口说说,还是有把握? 袁:我只是说比较有信心。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之首,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们国家大约有60%的人是以稻米为主食的,所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就讲一个事实,我们第一期超级稻到2000年就实现了,就是亩产700公斤,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了。 …… 王志“质疑式”访谈的经典作品,新闻人物和重要事件见证者的实录,30年媒体生涯的心血之作。钟南山、冯骥才、李肇星、廖祥忠、赵化勇、陈文申、徐泓、吴岩等近200位业界学界大咖、资深媒体人都在读!首批购买者可获得笔记本、书签、丝巾、手机壳等随书赠品,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