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读三国/读书文丛

老读三国/读书文丛
作者: 李庆西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4.82
折扣购买: 老读三国/读书文丛
ISBN: 9787108056023

作者简介

李庆西,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初中毕业后赴北大荒支边,历任杭州造纸厂干部,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书记处书记。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评论集《文学的当代性》、《人间书话》,系列小说《人间笔记》等。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的故事从汉末黄巾造反说起,刘关 张桃园结义乃以民间豪强势力抵抗另一种来自民间的 破坏力,历史的是非成败于此衍生诸多不同说法。当 日不第秀才张角率众举事,号日“苍天已死,黄天当 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风云激荡之际各色人等 相继亮相。其实,最初登场不是英雄叙事的主角和配 角,只是第三等或第四等以下副末角色。书中开篇就 说宫里的宦官如何深得桓、灵二帝宠信——说到窦武 、陈蕃诛阉不成,反为所害;说到蔡邕上疏痛斥妇寺 干政,竞被曹节构陷。东汉白桓帝延熹八年(165)始 有党锢之狱,至此宦官把持朝政近二十年之久,宫廷 内逐渐形成一个有“十常侍”之称的强力集团。有道 是:“张让、赵忠、封谓、段琏、曹节、侯览、蹇硕 、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帝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 人心思乱,盗贼蜂起。”这寥寥数语交代了汉末乱世 的政治氛围。 不过,十常侍在文学叙事中只是一闪而过的历史 魅影,几乎像是某种道具而算不得人物。宦阉之乱作 为一个过场,《三国演义》将其戏份压缩到最低限度 ,就像多米诺牌局中的第一张骨牌,仅仅用作推动后 边情节的发力点。即由十常侍乱政引出何进辅政,而 何进之颟顸造成董卓篡国,董卓之骄奢又惹来十八镇 诸侯起兵讨伐;宦官和外戚势力相继灰飞烟灭,此后 便是各路士族豪强不断争斗与兼并,终而一步步导出 曹、孙、刘分鼎天下……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由 此环环相生,层层递进,正如毛宗岗所谓“董卓不乱 ,诸镇不起,诸镇不起,三国不分”(第五回总评)。 可是,第一张骨牌是怎样推出去的呢?回首当年汉家 宫阙的喋血之夕,不由让人惊叹,那一幕在文学的复 述中竞被戏谑化、轻薄化了。 《三国演义》.的叙述时间始于东汉中平元年 (184),也就是“岁在甲子”那一年,幼冲即位的汉 灵帝刘宏已进入其御宇海内的第十七个年头,而真正 富于戏剧性的突发事件尚在五年之后。围剿黄巾的战 事波澜不兴,张角及其余党很快就被灭了,当士族精 英铲平底层造反者之后,上层的两拨势力——宦官与 外戚——开始掐上了。中平六年(189)四月,灵帝病 危之际,用宦官蹇硕计谋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名日商 议后事,实欲借机除之。灵帝不愿让何皇后所生皇子 辩人继大统,想传位于王美人所生皇子协,这节骨眼 上何后胞兄何进无疑是一大障碍。且说何进刚到宫门 ,便有司马潘隐通报宫里的密谋,他急忙回去召集自 己人商议对策。这边踌躇未决,那厢皇上已崩,蹇硕 与十常侍诸阉决定秘不发丧,欲将何进诱人宫里干掉 ,把皇子协扶上大位。消息竟又走漏,何进速引司隶 校尉袁绍和一班大臣,率五千御林军浩浩荡荡开人宫 内。在灵帝柩前,百官呼拜声中,闯入者扶立皇子辩 即皇帝位。何进转眼成了何国舅,兵不血刃先破一局 。蹇硕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入御花园,被中常侍郭胜 所杀……这是《三国演义》第二回所述情节,然而史 书的记述却与此大相径庭。 关于灵帝死后数月间的宫廷争斗,范哗《后汉书 》有许多小说家未予采用的内容,主要见诸灵帝、董 皇后、何皇后、何进、董卓、袁绍及宦者诸纪传。有 意思的是,那些出于史官手笔的叙述竞每每见性见情 ,许多环节上也更富文学况味。所以,不妨将《三国 演义》与《后汉书》相关纪传对照阅读,一者是小说 家讲史,一者可视作史家之小说家言。(按,正是这 种由《史记》开创的以人物为叙述主体的史著模式, 奠立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可见彼此不同的着眼 点导出历史叙述的话语歧途。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