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萨达姆

审判萨达姆
作者: (美)约翰·尼克松|译者:钟鹰翔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审判萨达姆
ISBN: 97875145116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天啊!这人真是萨达姆” 截至2003年的12月13日,我已经在伊拉克待了 整整8个星期。白天,这里的气候还算宜人——平均 温度维持在70到75度(华氏)左右的水平。但是,伊 拉克的夜晚总是那么冷冽,而且通常雨水不断。一 觉醒来走出拖车,每当踩上“绿区”(GreenZone)a 土地的时候,总会发现外边的积水已深达好几英寸 。为此,警卫人员不得不找来木板、铺好“桥梁” ,方便我们踏足而上,走向干燥的土地,同时也辟 出一条通往中央情报局营区的道路。营区是我们开 展秘密活动的据点,电脑等办公用品也存放在这里 。 在中情局驻巴格达分站,我的职位叫作情报分 析师。本人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为局里的行动小 组和陆军特种部队(ArmySpecialForce)锁定抓捕对 象。而后,我等情报分析师要从抓捕对象口中套出 有用的情报。要想抓住萨达姆·侯赛因,当然先要 抓住那些萨达姆身边的人。这类人有机会接近萨达 姆,也能和萨达姆的一干近臣搭上关系。他们提供 的信息,往往最有价值。情报分析师的活计真不好 做。我们要与军方时刻保持联系,也得和中央情报 局的行动人员紧密接触。每天阅读的资料、经手的 线索,总是千头万绪。而且,分析师还要应付各种 问题。华盛顿方面经常发问,而伊拉克的新政府和 军事部门也对我们的工作进展非常好奇——对了, 我们的工作在于追捕那位“高价值目 标”(HighValueTarget)当中的头面人物,也就是英 文简称“HVT-1”的萨达姆·侯赛因 (SaddamHussein)。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政府一度对伊 拉克事务不管不顾。到了2003年,这种态度发生了 转变。当时,本人坚信美国军队师出有名。华盛顿 当局兵发伊拉克,一是为了找出并销毁所谓的“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ofmassdestruction, WMD)。二是为了推翻萨达姆这个残暴的独裁者,解 救当地的人民。我觉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 东西一定存在,并且威力不小。毕竟,政府、学界 中那么多的专家都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无不觉得萨 达姆要么正在加紧制造这种武器,要么就已经得手 ,各位专家的学识和经验可都远强于我。何况,我 接触到的情报似乎也支持着他们的这种看法。 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的工作一切如常。上午9 点30分,“联合小队”的会议循例开始。小队由来 自中情局和军方的研究人员组成。会上,大家会互 相交换信息,并对前一天搜罗而来的各种情报作出 分析。那些自称目睹了萨达姆·侯赛因最新行踪的 报告,自然最让我们这十几个与会者感觉好奇。此 类消息,被我等研究人员统称为“猫王来 了”(Elvissightings)。同时,“联合小队”还要 讨论下一步的抓捕计划。要想找出萨达姆的藏身之 地,又该向何方神圣求助?相关内容,也是我们会议 的话题之一。 大多数的情况下,“联合小队”的会议都在营 地的辅楼里举行。有些与会伙 伴来自美军中央司令部(CENTCOM,其行动区域 囊括了中东地区)。他们的住地和辅楼相去不远。那 个早上,陆军特种部队的专家带来了一条好消息:萨 达姆的一些贴身保镖已经暴露了踪迹。此前,我们 已经确认了这几个人和萨达姆的“莫逆”关系。不 过,除了这点令人振奋的消息,会议其他内容并不 那么出奇。几周以来,我们见识过的类似信息已经 数以千计。 会议结束了,我打开邮箱,看了看里面的邮件 和情报文献。总部对于萨达姆的关心,也需要我作 出回应。时近晌午,我和同事兰迪(Randy)出发前往 巴格达国际机场。这次出行,是为了邮寄东西。机 场虽然位于“绿区”之外,我等情报人员却可以自 由前往而无须安保人员随扈左右。当时在巴格达, 这样的地方可真是不多了。机场之中不但设有邮局 ,还有一处超市。我们日常需要的牙膏、剃须刀等 个人用品,都能在那里买到。P1-3 萨达姆说全世界他只有两个真心的朋友,是谁? 萨达姆自称自己是一个作家,他的书在生前出版了中文版。 绞死萨达姆是ISIS发展壮大的转折性事件。 作者审讯萨达姆时的高超技巧和犀利语言,多次使萨达姆“失控”;经过仔细审讯,却得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结论。 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个主要理由并不存在,而且军事上完胜的结果是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动荡不安、IS崛起、难民潮涌…… 作者本人亲自参加聆讯萨达姆近30天,并多次参与布什总统举行的“深潜”会议,作者如何与布什总统“舌战”,又与萨达姆的对峙,鲜活地场景再现,可读性强。